亲宝小说>都市异能>台湾娱乐1971>第1196章

  “是的,赛马。”黑人烧炉工丹尼一本正经地点头,“事实上,妈妈是世界上最好的一种赛马,如果把注压在妈妈身上,你就一定会赢。”

  看到这里,所有的观众都哭笑不得,他们还是第一次听到有人这么解释妈妈的。

  暴风雨下的弗吉尼亚号颠簸不已,却成了童年1900的大摇篮。黑人烧炉工丹尼没多久就意外死亡了,伤心的1900消失数天,人们在找到他时,他却坐在钢琴前,无师自通地弹奏着钢琴。

  1900渐渐长大,影片也第一次迎来高潮情节。

  晕船的小号手马克斯被1900带到钢琴房,解下钢琴的固定锁之后,两人一边弹着钢琴,任由颠簸的船身让钢琴满地滑行,如同小孩子在游乐场一般。

  在优美的琴声中,激烈的暴风雨、颠簸的轮船、滑动的钢琴,还有趴在钢琴上大呼小叫的马克斯,以及轻松弹琴的1900,构成了一副完美的图画。

  稍微有点鉴赏力的观众,都会被这个画面所感动。

  当然,也有不喜欢的观众,不停地在下面抱怨着:“见鬼,这他妈是什么电影?我都看得快睡着了!”

  此言一出,立即引来身边王梓钧的其他粉丝怒目而视,只得乖乖闭嘴。

  1900恋爱了,他喜欢上一个移民去美国的女乘客,他拿着地址,决定下船去那个城市找她。

  1900从轮船的悬梯上走下,他就站在悬梯中间,前方是他自出生以来从未踏足过的陆地,后面则是他熟悉的弗吉尼亚号。

  放映厅里音乐猛然停止,就连观众的说话声也完全消失,大家都等待着1900做出抉择。

  终于,1900摘下自己的帽子,狠狠地抛向海里,义无返顾地返回船上。

  观众松了口气,同时又替他悲哀起来。

  特别是1900那永远清澈的眼睛,已经让无数的女性观众母性泛滥,想将他搂进怀里,像哄小孩子一样好好的安慰一番。

  “第一次发现,原来扎克利的眼睛这么好看!”在美国的无数家电影放映厅里,许多女人芳心撩动。

  的确,这部戏大半都是王梓钧的演技在支撑,而其中的点睛之笔,就在于他纯净如婴儿般的眼神。这种眼神不仅女人看了会心动,就连男人都会喜欢。

  1900的名声渐渐从客轮传到陆地,克拉伦斯·威廉姆斯三世饰演的爵士乐创始人亲自上船挑战。

  激动人心的斗琴开始,每人各弹三首曲子。高价聘请两位钢琴名家录制的配乐,加上帅气无比的剪接和气氛的渲染,看得即便是完全不懂音乐的观众依然心潮澎湃,当最后1900用钢琴点燃香烟时,电影院里响起阵阵惊呼声。

  可电影最后的结尾,却让他们沉默了。

  多年之后,弗吉尼亚号作旧报废,人们把上面的东西搬空之后,放上炸药要将它炸沉在海里。

  小号手马克斯知道1900还在船上,可是带人找遍了轮船,却还是没找到人,没有人比一辈子呆在船上的1900更熟悉这艘船。他想要藏起来,就没人能找得到。

  “轰!”一声巨响,船上冒起火光。

  传奇的海上钢琴师1900随着他呆了一辈子的弗吉尼亚号,一起沉没在海水中。

  “不!”有感性的女观众失声叫出来,即便是男观众,也觉得眼眶有点湿润。

  “电影放完了吗?”一个看得睡着的观众揉了揉眼睛说。

  “闭嘴!”周围无数人呵斥道。

  《海上钢琴师》上映的第一天,就出现了非常明显两级现象。喜欢它的观众,觉得这部电影是难得一遇的经典;而不喜欢它的观众,却是直接在影院里睡着了。

  “这是一部很有趣的电影。”卡尔·塞金斯说。

  “是一部有趣的糟糕电影。”史蒂芬补充道。

正文 586【惊天豪赌】

  与斯皮尔伯格和卢卡斯等大导演一样的待遇,每当王梓钧的电影上映之后,美国的各大媒体都会大肆报道一番。

  关于电影的评论,自然不会像是在台湾那样全是赞美之词。

  王梓钧的前几部电影,在美国都是溢美之词更多,贬低地人更少。可这部《海上钢琴师》上映之后,却几乎是一半吹捧,一半咒骂。

  就连好莱坞影响力最大的两份刊物看法都不同:一向不怎甩王梓钧的《好莱坞报道》,这次却出奇地称赞《海上钢琴师》为“极端浪漫主义的史诗”;而身为美国娱乐界行业周刊的《综艺》,却认为《海上钢琴师》是一部“无聊得能让人睡着的糟糕电影”。

  观众也是一样,一些人在看了电影之后,到处对亲友同事推荐这是部不容错过的绝顶经典好片;而另外一些观众,本来是冲着王梓钧的名头走进电影院的,看了电影后却有一种受骗的感觉——这他妈放的是什么垃圾玩意儿?

  一直力挺王梓钧的影评人史蒂芬这次在他的专栏里写道:“扎克利·王走火入魔了……不得不承认,《海上钢琴师》是一部很好的电影。但在花费巨资造出一艘大船模型后,拍出这么个半雅半俗的尴尬影片,实在不是什么值得称道的事情……这部电影或许会拿奖,但我并不看好它的票房,它对观众太过挑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