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都市异能>台湾娱乐1971>第1076章

  王梓钧给四人写的八首歌,滚石只选了四首出来,一人一首,而另外再各自给四人重写一首做搭配。王梓钧写的歌剩下那一半,则准备用此方法在明年初再出唱片。

  那张名为《滚石·一王三后》的唱片,在台湾上市的第一天,销量就达到2000张。到了第二天,唱片总销量猛增至8000张,显然关注他们的人越来越多,呈爆发式增长。

  大多数买唱片的人,最初都是冲着李丽芬和陈淑桦去的。可直到把唱片买回家一听,才发现这唱片不止《爱江山更爱美人》和《梦醒时分》好听。《野百合也有春天》、《狼》,都是如此地令人回味,每首都可以仅仅地坐在家里听一下午。

  再看这些歌的词曲作者,好嘛,原来是王梓钧写的。这消息迅速传开,又勾来许多王梓钧的歌迷光顾。

  齐秦、陈淑桦、李丽芬和潘越云可没有王梓钧当初发唱片时那么闲,趁着唱片的势头好,滚石又给他们组织了一系列宣传演出。

  台北音乐城西餐厅(夜总会),一身黑色紧身皮衣的齐秦正在引吭高歌。

  “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

  走在无垠的旷野中,

  凄厉的北风吹过,

  漫漫的黄沙掠过

  ……”

  独特的嗓音,仿佛来自荒漠草原,齐秦将歌中那种孤独与坚韧感完美的演绎出来。

  “好!”

  “再来一首!”

  “快下去,我要听《梦醒时分》!”

  “……”

  叫好声,起哄声一片,不过总归是掌声大于嘘声。

  齐秦笑着鞠躬下台,他以前也是在这种场合里唱歌,不过却没有这么多人关注,如今总算是能成功了。

  “姐!你怎么来了?”齐秦下台后,却看到齐豫正在那里微笑注视着他。

  齐豫说:“我弟弟的表演,我怎么会不来捧场。”

  齐秦很快反应过来:“公司请你来帮忙宣传的?”

  “嗯。”齐豫点头道,“待会儿跟我一起跟我上台唱《橄榄树》。”

  齐豫的《橄榄树》和王梓钧的《东风破》被列为禁歌已经两三南了,在两个月前新闻局公布的解禁名单中,两首歌都脱离了牢笼。而《橄榄树》也成为了电影《欢颜》的片头曲。

  王梓钧帮忙把伊利莎白·泰勒请来台湾,旗下的公司又全力配合新闻局的宣传工作,宋楚瑜局长自然会投桃报李,解禁歌曲只是对王梓钧的小小回报而已。

  而滚石唱片要齐豫和齐秦一起做宣传演出,自然要借助两人的姐弟关系作噱头。随着《欢颜》的热映,《橄榄树》在解禁之后重焕生机,单曲销量达到了三万多张,齐豫前段时间也是出尽风头。

  滚石用尽一切方法造势,加上四个歌手接下来连续一个月在岛内各处卖力的宣传表演,他们的首张唱片很快卖到了六万张。

  第一张专辑就是白金销量,这让其他的二三流唱片公司眼红不已,就连海山、歌林、丽歌、丽风等大公司也是侧目。滚石唱片的第一炮算是打响。

  就在齐秦等人卖力献唱之际,还有一个人处于极度兴奋之中。

  黛米·摩尔在港台出演了各种配角之后,终于等到了王梓钧的召唤。虽然是女二号,但对于即将年满十七岁的黛米·摩尔来说,这无疑是最好的生日礼物。

  “王先生,我会努力演好的。”黛米·摩尔捧着剧本向王梓钧保证。

  王梓钧笑道:“你演的可是穆斯林少女,心里不会有抵触吧?”

  “不会。”黛米·摩尔笑道。别说演穆斯林了,只要能出名,演魔鬼撒旦她都没问题。

  “那就好。”王梓钧走到黛米·摩尔跟前,伸手挑起她雪嫩的下巴,自言自语道,“该用普通的伊斯兰盖头呢,还是用纱巾遮面?嗯,用纱巾遮面更有神秘感。”

  王梓钧挑她下巴的动作非常无礼,黛米·摩尔却一点没有生气,反而像是一件商品一样供王梓钧摆弄。她在欧洲做过两个月的平面模特,那些摄影师摆弄起人来,才真是让人欲仙欲死,一个造型要琢磨大半天。

  “好了,回去准备一下吧,再过几天就出发去马尔代夫。”王梓钧放下自己的手,转身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王梓钧的离开,让黛米·摩尔松了口气。也不知道是权势带来的附加属性,还是她的心理作用,反正刚才王梓钧站在黛米·摩尔面前,让她感受到一种面对大人物时的无尽压力,腿都有点发软。

  可是当王梓钧毫不犹豫地走开,却又让黛米·摩尔有些失落,好像自己的美色根本不对王梓钧起作用一样。这个举动让这些日子被不少中国人赞美她美丽的黛米·摩尔,第一次对自己的美貌不自信起来。

  黛米·摩尔在港台也算小有名气,更有一些喜欢异国口味的富商们上来追求,送钻戒送车子的都有,更许诺她只要做情妇,就出钱帮她投资拍电影。

  黛米·摩尔性观念还是比较开放的,贞洁对她来说不值几个钱。之所以不答应那些富商的条件,一是黛米·摩尔总归才十六岁,对爱情还抱有幻想;二是黛米·摩尔已经不是当初刚刚遇到王梓钧时那个天然呆小迷糊了,她已经变得有了些心机,认为自己的身体就算要卖,也应该卖个更好的价钱。

  林凤骄、赵雅之和邓丽君是王梓钧的女人这件事,当事人自以为很保密,其实整个王氏私底下已经传开了,只是大多数人在信与不信之间而已,更多的是当做一个聊天话题。甚至一些媒体记者也有所耳闻,只不过没有确凿的证据,不敢胡乱的报道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