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都市异能>台湾娱乐1971>第1012章

  1947年冬,钟先生肺病恶化,其妻变卖掉家中仅有的几亩薄田,将丈夫送进医院,作了残肺切除手术。从此钟先生身体异常虚弱,他坚持日夜写作,但收入却还是不多。其妻平妹为了支持丈夫,挑起全家生活重担,后为生活所迫去盗木材,最终不慎跌倒摔伤。祸不单行,钟先生的次子又因病错过治疗期而早早夭折。

  在多重的打击下,钟先生含泪写出一系列吐露农民心声的《故乡四邻》、《原乡人》等佳作。1960年8月4日,钟先生在桌上修订中篇小说《雨》时,旧疾复发,伏在文稿上咯血,终于力竭而逝,时年四十五岁。被人誉为‘倒在血泊里的笔耕者’。梓钧,你说这样的人该不该为他拍一部电影以作纪念?”

  “应该。”王梓钧点点头,听了李行的介绍,他对这个素未谋面的钟先生也是肃然起敬。

  林清霞和林凤娇两个女人更是情感泛滥,听到这种故事都快流泪了。

  林清霞说:“钟平妹女士是个伟大的女人,我怕我演不好。”

  李行叹了口气道:“说实话,我心中最理想的人选,还是凤娇,她来演钟平妹最合适。可惜一直联系不到她,没想到凤娇在你这里。”

  林凤娇脸蛋一红,朝王梓钧看了看,显然是对这个角色有些心动。

  林清霞和林凤娇两女,虽然在七十年代被称为双林,不过两人的特色却是很有分别的。

  七十年代的时候,林清霞的戏路比较单一,就是演学生或者是年轻女性,与男主角爱得死去活来。

  而林凤娇呢?不仅可以演各种爱情戏,而且善于演贫苦、勤劳、善良的女性,《汪洋中的一条船》里,林凤娇简直把里面的女主角吴继钊给演活了,在所有观众眼里,心怀大爱的吴继钊本就该是林凤娇的样子。究其原因,乃是源于林凤娇从小的经历,各种苦都吃过,更能体会到角色的心理。

  可以说,七十年代的林凤娇,从演技上来说,其实是要强于林清霞的。之所以后世林清霞的名气更大,一是因为林凤娇早早隐退,二是因为徐克的武侠片为林清霞找到了新的戏路,从此为香港和大陆的观众所熟悉。

  王梓钧见林凤娇的表情,就知道她对这个角色有些心动。当下也不提答应的事情,而是问李行道:“李导,你这部戏准备让哪个公司发行?”

  李行道:“名毅公司。”

  王梓钧说:“怎么不找王氏?名毅的发行能力可不怎么样。”

  李行笑道:“老交情了,换发行商面子上过不去。”

  “大众电影公司的片子以后就让王氏来做发行吧,名毅的发行能力至少会让你的电影票房低三成。”王梓钧想趁机把李行这座摇钱树拉到王氏影业的体系中,“另外,我听了李导你这个故事很感动,想为这部电影免费写首插曲,你看如何?”说完王梓钧就清唱起来,“茫茫原乡对唐山,摇摇摆摆辞海岸。雨泼面肉,风吹帆船,存亡向天影孤单。渺渺他乡落土酸,无暝无日来打算,血汗无情,俭肠捏肚,为求生存找家园……”

  王梓钧唱的是后世罗大佑的台语歌《原乡》,唱的腔调就如同在为死人念悼词一样,可那种感觉却把台湾早期居民背景离乡,奔向未知远方那种茫然、辛酸、孤苦等等情绪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李行听到一半,手中的酒杯都差点落了下来。这首歌虽然跟主题没多大关系,但用在里面做主角逃难时的插曲却是再好不过,甚至有可能因为这一首歌,为电影增加几成的票房。

  一首歌唱完,李行已经答应王梓钧的要求,以后他的大众电影公司的片子都有王氏来发行,这对他也是有利的。而王梓钧则把这首《原乡》以1块钱的价格卖给他做插曲,林凤娇则是出演该片女主角。

当然,这只是第一部,王梓钧想的却是把李行那规模较小却名气很大的大众电影公司并入王氏影业的旗下。

正文 493【台北音乐节】

  李登辉这个圈外人用来当做政绩搞的台北音乐节,在王梓钧看来糟糕得很。说是音乐节,不如说它是几场连续的明星演唱会。

  这次台北地方政府官办的音乐节,一共持续一周的时间,邀请了岛内几乎所有的一线歌手参加。当然,一些牛比的歌手根本不甩李登辉,随便找个借口就推辞了。

  除了音乐节筹备组主动邀请的歌手外,其他歌手想要登台演出,都必须领报名表报名,还要交一定金额的报名费。对于知名歌手来说,这次音乐节无关痛痒,不过却是一些三流小歌手和许多民间歌手出名的好机会,报名者非常踊跃。

  一般来说,稍微有点规模的音乐节期间,前来参加的乐迷从几千人到几十万人不等,里面商机无限。不过这个台北音乐节去年响应者寥寥,几个知名歌手唱完离开之后,剩下几天连门票都没卖完。

  今年李登辉为了把音乐会做大,准备从王梓钧身上下手,邀请他在音乐节开幕和闭幕的时候各唱一首歌,给的两场出场费是总计500万台币的天价。要知道,即便是请如今爆红的刘文正和邓丽君,出场费也不会超过100万台币,而且不会出来一次只唱一首歌。

  李登辉当上市长后,喊出的市政治理口号就是“物质与精神并重、郊区与市区均衡发展”,台北音乐节是他非常重视政绩活动。毕竟李登辉此时是蒋经国的红人,王梓钧收到邀请后还真不好拒绝,何况还有500万出场费。

  从3月初开始,台北音乐节的筹备组就以王梓钧为噱头来做宣传,台北地方报纸更是大肆渲染,说什么台北音乐节是华语音乐的盛事,什么推动经济与精神文明发展之类的词汇,跟后世大陆举办类似活动时的媒体一个调调,也不知是谁在学谁。

  特别是这两天,宣传力度越来越大,搞得对音乐根本不感兴趣的一般老百姓都知道王梓钧要参加一个什么劳什子的音乐节。

  除了王梓钧之外,邓丽君、凤飞飞、刘文正、高凌风等人,也成为宣传的噱头。就这点来说,这次音乐会更像一个明星演唱会。在音乐节开幕之前的一周里,从台湾各地,甚至是香港、澳门和东南亚的少数歌迷都纷纷汇聚台北,对这些人来说,就是花钱买门票来看群星演唱会的。

  台北市立棒球场,这里是王梓钧第二次开演唱会的地方,也是后世台北小巨蛋的所在。

  夜幕还没降临,棒球场里就汇聚了两万人。棒球场观众席有数千座,外围可容纳一万多人,球场上也可以站人,两万人进来还宽松得很。向音乐节筹备组交了钱的小贩纷纷把摊子搬进来,啤酒、烤肉、各种小吃应有尽有。

  王梓钧来到棒球场时,看到这里乱糟糟人挤人的场面,不得不赞叹这奇葩的音乐节会赚钱。小歌手参加演出要交报名费、歌迷要买门票入场、小贩要交钱入场、还有几家电视台的转播费用……合着什么人的钱都给李登辉赚去了,王梓钧这些红歌星的出场费根本就是九牛一毛。

  王梓钧看到一行人排众而出,走在最前面的,正是西装革履、面带微笑的李登辉。这台北音乐节就是李登辉发起的,他自然要来参加开幕式。

  李登辉身边一个跟班在其耳边悄悄地说了几句,然后指着不远处的王梓钧。李登辉眼睛一望,立即满脸微笑地走过来,伸出手亲切地说:“难得请到王先生,百闻不如一见啊,果然是我中华民国的青年俊才!”

  “哪里,哪里,李市长是我们的父母官,以后还要您多多照应!”王梓钧和李登辉握着手,眼睛仔细地打量着眼前这个在后世背负无数骂名的老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