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都市异能>台湾娱乐1971>第514章

  “笑死我了,怎么能这样拍?”

  “要死了,要死了,肚子痛。”

  “哇,苏叫花的醉拳好棒,不愧是袁老爷子。”

  “……”

  当观众看到程龙跟随苏叫花苦练基本功时,观众们惯性的思维都以为程龙会因此变得牛叉起来,没想到没练几天,程龙就使诈把武功高出他不知道多少的师父骗进水缸里,自己却逃跑了。

  看着苏叫花阴沟里翻船,从水缸里爬出来一副落汤鸡的倒霉表情,不少影评人都意识到,这又是一部王氏公司的颠覆式作品。

  “吕洞宾——醉酒提壶力千斤,铁拐李——旋争膝撞醉还真,汉中离——跌步抱提窝心顶,张果佬——醉酒抛杯踢连环,韩湘子——擒腕擎胸醉吹箫,蓝采和——单提敬酒拦腰破曹国舅——仙人敬酒锁喉扣,何仙姑——弹腰献酒醉荡步……”

  荧幕中,程龙口念着醉拳的拳谱,终于开始练习醉拳。观众终于爆发出掌声,长时间的搞笑,偶尔来点正经地,大家还是非常期待的,特别是听了拳谱,再看到精妙的招式,都觉得原来醉拳这么牛逼。

  只是……

  程龙练到何仙姑的时候,又开始搞怪了。

  王梓钧见身边的李小龙看着荧幕若有所思,问道:“龙哥,你觉得这个醉拳怎么样?”

  李小龙道:“有点意思,不过无论什么武术,都要看具体的使用者。就电影中的醉拳来看,观赏性大于实际意义。即便是摒弃掉影片里花哨而没有实际用途的动作,如果使用者基本功不够,或者速度不够快的话,这种拳法连业余拳击手都打不过。这个醉拳,好像有些地躺拳的影子在。我十几年前在三藩市就遇到过一位地躺拳高手,当时我练的主要还是咏春拳,而且还没练过咏春的腿法,在下三路吃过点小亏。”

  呵呵,想不到李小龙也有吃瘪的时候。

  咏春拳的下盘一直是很杯摧的,不过听说不外传的咏春腿法很给力,至于是不是真的,王梓钧没有见过,还真不知道真假。

  但咏春拳打擂台很弱,这却是真的,因为擂台上有各种规则,很多地方不能碰,很多招式不能用。咏春的逼打功夫练得非常强还好说,能从始至终压制对手,否则上了擂台,实力差不多的拳击手绝对稳赢咏春拳手。

  王梓钧和李小龙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武术,当然,基本上都是李小龙再说,王梓钧只有聆听的份。

  而影院中,观众的笑声基本上就没停过。

  毫无疑问,《醉拳》成功了,它几乎调动了影院观众们全身的笑神经。

  第二天,《明报周刊》上一篇影评写道:“我从没见过这样一部电影,至今我都说不清它是功夫片还是喜剧片,或者正如王氏电影公司在宣传时所说,这是一部功夫喜剧片。它不是分离的,里面的搞笑与功夫招式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我从第三分钟开始笑,一直笑到了影片结束。电影看到一半的时候,我曾担心后面的情节会变得严肃,因为其中夹杂着励志与复仇,还有惩除大反派。可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一直到最后,当黄飞鸿将杀手打死的时候,导演和编剧还在制造笑料。《醉拳》说不上是一部很有内涵的电影,但绝对是一部好看的电影,它能让你坐在电影院里,从头到尾笑满两个钟头,从而忘记一切烦恼……”

  去电影院看电影没几个人是本着其艺术性去的,能搞笑的就是好电影,何况还是从头笑到尾。

  报端杂志的各种影评一出,再加上参加过首映式的观众赌咒发誓说好看,顿时引起了无数电影爱好者的好奇心理。

  随着公映日期的一点点临近,台湾、香港的各大影院都换上了《醉拳》的海报。

  最让王梓钧哭笑不得的是,别人的海报都是导演或主演的名字最明显,而《醉拳》的海报居然把编剧和监制的名字放得其大无比,无他,因为这两个职务后写的是王梓钧的名字。

  一周以后,《醉拳》在港台地区同步上映。

  台湾那边《海鸥飞处》已经下画,同时期没有什么可竞争的对手,而香港更不用提,本年度唯一一部卖座的《鬼马双星》还要好几个月才能上映。

  可以说,《醉拳》是现阶段华语电影界唯一可看的电影。

  由于王氏电影公司几个月的准备,《醉拳》在港台两地全线铺开,几乎是每一家电影院都有放映。由于上映院线过多,刚开始的平均上座率还只有七八成,到后来,上座率开始稳步上升,不到一周的时间就全线爆满。

  “年度最好看电影”、“史上最搞笑的武打片”、“王梓钧编剧杰作”等等各种标签,让很多不打算进电影院的观众按捺不住好奇,终于还是买了电影票。

  《醉拳》在台湾的首周票房达到了惊人的660万新台币,在香港也创下了首周150万港币的票房记录。

  这是个让人瞠目结舌的数据,现今港台两地,许多导演呕心沥血,总票房也就这么多。

  只这一部电影,就让导演陈道生、主演程龙,甚至是里面演反派的谭道良火起来。袁小田老爷子更不用说,他演的叫花子实在是深入人心。

  影片才上映一周,就有无数投资商找上门来,要求导演、演员们拍《醉拳》的姊妹篇或者拍苏乞儿。

  眼红啊,抢钱也不是这个抢法,首周就达到了这个数据,最终票房会是多少?

  几个月后的《鬼马双星》的香港票房是600多万港币,王梓钧相信在自己的运作之下,嘉禾与邵氏旗下的院线全力铺开,没道理会比《鬼马双星》票房少。

  当然,除了王氏电影公司,各大院线的老板们也是赚得钵满盆满,只把王梓钧当成了财神爷。

  第一影业机构的黄汉卓打电话来,语气中不免有点酸溜溜的味道:“恭喜呀,王老板。”

  “同喜同喜。”王梓钧笑道。

  还真是同喜,第一影业机构旗下的西门院线是如今台湾五大院线之首(原来只有四大院线,现在多了一条王氏院线),台湾院线的票房分红就属黄汉卓拿得最多。

  赚的钱再多,黄汉卓心头也不是滋味,《醉拳》一出,在台湾再没有电影公司能和王氏叫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