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都市异能>台湾娱乐1971>第413章

  另一个配灰太狼的配音演员无奈地说:“张艾嘉,你昨天就笑了五次场,这么下去,得录到什么时候?”

  张艾嘉好不容易止住笑,反驳道:“要怪你就去怪那个写台词的人,太混蛋了!”

  王梓钧摸摸自己的鼻子,悻悻地说:“这个,没必要怪别人吧。”

  张艾嘉回头一看,见多出个男人来,问道:“你是谁?录音间不准乱闯的。”

  王梓钧道:“貌似,我就是你口中那个混蛋。”

  “啊!”张艾嘉想不到自己随口说出的坏话居然被人听到了,而且还是正主。她俏脸一红,有些尴尬地道歉说,“不好意思,不是故意骂你的。”

  “没关系,你说得很对,”王梓钧笑道,“许多人都说我混蛋。”

  这人,怎么还得理不饶人了。张艾嘉腹诽着,却突然看清王梓钧的长相,立即惊呼道:“你是王梓钧?”

  录音间的光线有些暗,刚才大家都没看清楚,这时听张艾嘉一说,全都看了过来。待弄清了身份,一个个都跑过来套近乎。这些做配音的人,许多都还兼着做演员,若是能攀上王梓钧,那绝对是意外之喜。

  王梓钧在同行间可不会摆谱,亲热地和这些人握手,很快就到了可以开玩笑的地步,倒是让这些人受宠若惊。

“大家继续,这次我就是来看看。”王梓钧道,“这是我和牛哥开的动漫公司的第一部作品,多亏大家鼎力相助,中午我大家吃饭,犒劳犒劳诸位。”

  “好!”

  “王老板真大方!”

  这些人齐声叫好,录起音来更加带劲。

  王梓钧笑着拍着几人的肩膀,他请吃饭的目的,主要还是接近张艾嘉,怎么也要把她签下来。

正文 235【王梓钧大忽悠】

  和一帮配音演员聊起来才知道,原来他们主要是给电影做配音的,这次大家模仿娃娃音真是吃尽了苦头,前一个星期录制的几乎全部作废了。

  配音这行,台湾要比香港那边专业得多。因为除了60年代的黄梅戏、粤语片之外,现在的华语影片都是国语对白,而台湾这边的人说国语说得更好,所以许多在香港拍的戏都是在台湾配音。比如说李小龙的《猛龙过江》,里面许多演员在拍戏的时候说的都是粤语,后期的时候才拿到台湾来配成国语。

  “张小姐是台湾本地人吗?”王梓钧见聊得差不多,顺口问道。

  所谓的台湾本地人,就是指在国民党南下台湾以前,严格地说是民国以前就在台湾定居的人。就像邓丽君,年轻时私下里聊天,都是称自己是河北人。

  张艾嘉道:“我是山西人。”

  王梓钧赞道:“山西好啊,三晋之地,表里河山。”

  张艾嘉笑道:“王先生真是见识渊博。”

  两人这一问一答,顿时让在座的其他人感到了异常,都眼神暧昧地看着两人——他们都以为王梓钧看上漂亮的张艾嘉了。(鄙视百度百科,人家张艾嘉79年的第一次婚姻,老公是个外国佬,还是旅游的时候一时冲动跑进的教堂,结婚没多久就后悔了。居然说别人20岁就结婚了。)

  张艾嘉来配音室的时间不长,但乃是这里的第一美女,男人们或多或少都有些幻想。见王梓钧如此,他们嫉妒腹诽之余,更多的却是无奈——若王梓钧真要追求张艾嘉,他们还真的没信心竞争。

  而女人们则是羡慕嫉妒恨,恨不得王梓钧看上自己才好。倒不是她们有多拜金,因为王梓钧本身就是个有才有貌又有钱的年轻男人,正是挑男朋友的最佳标准。

  “张小姐形象不错,以前有拍过电影吗?”王梓钧问。

  一个男配音演员插口道:“艾嘉去年可是在《龙虎金刚》里当女主角。”

  “《龙虎金刚》?那是嘉禾的戏啊,而且票房还不错,你怎么到配音室里来工作了?你不喜欢拍电影?”王梓钧奇怪道。

  张艾嘉不好意思地说:“喜欢啊。只是我觉得关于电影的许多知识都不懂,所以才选了配音工作,这里既可以赚钱养活自己,又有免费的电影可以看。而且这里的电影都是半成品,学习起来更快。”

  王梓钧听了肃然起敬,因为张艾嘉在嘉禾直接当女主角,而且票房不俗,那么说明嘉禾很看中她(张艾嘉的爷爷和邹文怀是朋友,张艾嘉原名也不叫张艾嘉,进入嘉禾以后才取的艺名张爱嘉,爱嘉禾的意思。所以张艾嘉想要在嘉禾拍片很容易)。如果继续拍电影的话,成为当红影星绝对没有问题,片酬足够让她成为年轻的富婆。可是张艾嘉却因为看到自己对电影的认知欠缺,居然主动退出嘉禾,跑来录音室做配音,边赚钱边偷师。

  在娱乐圈里,从制片人到演员,急功近利者为大多数,后世更是连音都找不准的人都可以出唱片。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且真正安定下来提升自己实力的却是凤毛麟角。而张艾嘉此时才20岁,能够做到这一点,简直就是聪明且自制到了极点。难怪日后她会成为纵横影坛、乐坛、电视界的全能选手,而且每一行她都能取得一般人无法得到的成就。

要说张艾嘉的经历,还真具有传奇性。从小家教严厉的她,十七岁的时候突然叛逆地从美国辍学跑回来闯荡演艺圈。陆续在电台、电视台做欧美歌曲的主持人,去年又拍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若没有王梓钧出现,她会在配音室里一呆就是三年,看了300多部电影,才重新出来拍戏,并以精湛的演技,直接获得当年的金马奖最佳女配角奖项(那时的金马奖已经成为亚洲第一电影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