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都市异能>台湾娱乐1971>第345章

  “我感觉我好像上了战场!”

  “我确认这是场战争!”

  “轰!”

  一个炮弹落到战壕的士兵身上,士兵的身体四分五裂,血肉飞洒,一直残缺的手臂飞向镜头。

  “不,太血腥了。”有女性喊道。

  港台的影迷在看《喋血孤城》时,是站在民族大义的立场上,对日本军充满着仇恨,因此很容易被挑起情绪。

  而这些欧美观众看影片时,虽然被导演带入中国军人一方,但是感受却没港台观众那么深,仅仅是站在弱者的天然角度,希望弱者能战胜强者而已。

  王梓钧一次又一次地安排着血腥的战斗场面,让他们有些不忍目睹,震撼的同时甚至有些心情烦躁。除了变态之外,没人喜欢看屠杀,即便是影片中的弱者在城门战时屠杀强者。

  当日军将领放弃化学武器,坚持组织敢死队冲锋时,也获得了不少观影人的敬意。而那个影片开始说准备战争结束回日本办画展的年轻军官在肉搏战中死时,王梓钧给了他一个痛苦的慢镜头特写,他那微张的嘴巴,似乎是想说些什么。

  从这里,亚洲观众看到的是报仇的喜悦,而西方观众读出的却是导演的反战思想。

  从开始的同情弱者——中国军队和平民,到中途的平视双方、反对战争,直到日军使用化学武器,英勇的军人无奈地死亡,这些观众心中的天平再次倾向于中国军队。

  接着便是英雄主义式的发泄,然后是主角死亡,英雄陨落,突围战时,一群伤兵又成了英雄,和敌人厮杀啃咬。

  许多人感到很费解,很诧异,因为按照他们的思维,仗打成这个样子,中国方即便投降了,也是最英勇的战士。可是他们居然用伤兵来断后……这是违背人道主义精神的。

  但他们心里的感觉又怪怪的,中国文化中那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精神,正透过电影人物里的一言一行在感染着他们。

  战争结束,留下一片浪迹的废墟城池。

  当女主角抱着孩子仰视那块战争纪念碑时,心头沉重的观众和评委终于自发地鼓起掌来,再没有了开始时对华语电影那种轻视。

  亚洲被日本侵略过的国家很多,所以他们看完影片都很激动,为国军战胜日本而高兴;不过换一个角度的西方观众,看了之后心情却有些沉重难过。

  “这是一部难以言说的电影。”安吉拉心里想到,她看看周围,居然只剩下她一个记者,其他人早在电影开始前就离开了。或许他们认为到别处去采访名导演比在这里浪费时间更有意义。

  “我要独家报道。”安吉拉焦急地等着评委打分,然后去寻找这部电影的导演。

  而评委那边则是嗡嗡作响,显然这部电影带给了他们巨大的争议。

正文 201【老娘要发达了】

  这一届戛纳电影节影评人周单元的评委主席是特吕弗,此人是一个导演,亦是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的创始人之一,是《电影手册》派代表人物。不过此时他却是以一个影评人和杂志编辑的身份作为影评人周的评委。

  作为影评人和电影理论家,特吕弗曾写过一篇《论法国电影的倾向》,成为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的理论宣言,引起巨大轰动。

  特吕弗和戈达尔是好朋友,也是好同事好搭档,与戈达尔房间里挂毛主席头像不同,特吕弗房间里挂的是巴尔扎克等文学巨人的画像。也因为两人的思想理念上的巨大差异,未来几年他们就会分道扬镳,彻底决裂。

  戈达尔认为《喋血孤城》是民国政府为了政治宣传而刻意花巨资捏造出来的影片,对此报以厌恶的态度,而特吕弗则非常喜欢《喋血孤城》中电影镜头的运用和逼真的纪实叙事手法。因为这种真实,也是他一向追求的,他在十多年前就写过一篇文章,叫做《法国电影在虚假中死去》。虽然这两种真实在外在表现上不一样,但底子的电影理念却是一致的。

  关于特吕弗的电影风格,后世的王家卫就有些在模仿他,不过王家卫模仿其风格后,视角定位在都市男女的小情调之中。而特吕弗的视野则更加广阔,将电影的焦点对向了现实社会的各个阶层。

  特吕弗在自己的打分牌上写下3.5分,这可算一个高分了,因为满分才四分,历届戛纳电影节上,获得一点几分的电影比比皆是。

  特吕弗旁边的濑下川是日本《电影旬报》的资深影评人,《喋血孤城》拍得虽然很客观,没有故意丑化日本人,但总让他心里有些别扭。前些年,日本影坛是清一色的反思电影,反思军国主义的错误,那些电影骂日本人比华人还骂得狠。不过这几年右翼开始抬头,思想也渐渐在分化。

  很不幸的是,濑下川虽然不是右翼,但也是亲右翼的人,他提笔写下2.1的分数。这个分数不算是太低,也算濑下川还遵守了一点评委的底线。

  史蒂夫是美国《娱乐周刊》的资深影评人,他对于艺术思想没有法国人那样看重,他看中的是电影的娱乐性与观赏性。而《喋血孤城》中的爆炸和厮杀场面,看得他毛骨悚然,第一反应就是想将里面的技术引进到好莱坞去。想了想,史蒂夫提笔写下3.8的高分。

  卡米尔是一位人权主义者,《喋血孤城》这部电影让她很纠结,看到那些不时出现的血淋淋场面,她反胃得差点呕吐。但影片中那种反战情绪又是她所推崇的,只是画面的过度营造的气氛及商业化,冲淡了这部电影的艺术内涵,卡米尔最终给出了3.2分……

  当所有评委们在打完分数之后,他们开始交头接耳,短暂地评述着这部电影,而电影放映员则开始忙碌,准备播放下一部影片。

  ……

  白沐阳虽然在公司事务上有些贪权,但他却可以说是最关心公司发展的人,甚至这种关心一定程度上超过了王梓钧在这个老板。

  从以前的天华公司到改名后的王氏公司,白沐阳一直在做经理,他已经把公司当成自己的孩子看待,所以下面的事事他都要过问,生怕出一点差错。

  那天听到公司的电影入围戛纳电影节,他兴奋得一个晚上都没睡好,然后连续几天一直在搜集欧美电影公司、特别是片商的资料,想趁此机会将自己公司的电影打入欧美市场。

  嘉禾的电影能够在美国上映,自己公司的为什么不可以?

  白沐阳对戛纳电影节这样的国际电影节并不了解,那些欧美影人也对他丝毫不知,在影片还没在电影节放映之前就到处找人,谁会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