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都市异能>台湾娱乐1971>第187章

  富豪酒店的歌厅之中。

  郑元正一边品着咖啡,一边合着节拍敲打桌子。

  王梓钧匆匆地走过来,满面笑容地说:“哎呀,郑记者,让您久等了。”

  “没关系,是我习惯早到而已。”郑元和他握手说道。

  眼前这个男人已经快五十了,文质彬彬,很难想象他居然有勇气驾着船上钓鱼岛。不过对于这种人,王梓钧还是心存敬意的。

  郑元对王梓钧的印象也很好,当初王梓钧游行中枪后,第一篇在《中国时报》上的表扬文章,就是他亲自操刀的。

  那天的首映式,郑元也在受邀请之列,观影之后颇受震动。此时和王梓钧面对面坐在一起,不禁夸赞道:“王老板真是奇才,能将那场战役神乎其神地再现于世人眼前,是我平生所仅见。”

  “郑记者谬赞了,叫我梓钧便可。”王梓钧谦虚道。

  “那我就托大了,叫你一声老弟。”郑元问道,“郑某我是个直人,王老弟今天找我来有什么事吗?”

  “是这样的。”王梓钧问道:“郑大记者想必听说过《良友》画报。”

  “知道啊,”郑元笑道,“这画报的年龄比我还要大一岁呢。”

  良友画报1926年创刊,采取当时最先进的照相制版术印刷,创刊号以影星胡蝶为封面。首印的3000册两三天就卖完,然后又连续加印,直卖了7000本,这在当时是非常恐怖的数据。

  此后的20年间,《良友》共出172期,内容囊括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世界局势的动荡不安、中国军政学商各界之风云人物、社会风貌、文化艺术、戏剧电影、古迹名胜等等,可称为百科式大画报。

  上至学者专家,下到村夫妇孺,凡是有华侨居住的地方都有《良友》,赢得了“良友遍天下”的美誉。各国大图书馆也竞相收藏《良友》,作为了解中国的窗口。一本时尚杂志能做到这种份上,也算是朵奇葩了。

  王梓钧道:“我想办一本与《良友》相近似的杂志,但现在缺乏人手,又对传媒界不熟,不知道郑大记者可否推荐一两位人选?”

  “你想办这个?”郑元吃了一惊,这里面是有一些禁区的。不过想想那天王梓钧与蒋经国的亲密举动,郑元便将心中的惊讶放下了,想了想说道,“我倒是记起来一个前辈,他以前就在《良友》做记者。”

  “哦,这样正好。”王梓钧喜道,“改天约他出来吃顿饭。”

  “当然可以。”郑元说道。

  两人说定之后,便开始闲聊起来,最多的还是王梓钧的电影。提到王氏影城的时候,郑元兴趣盎然地说:“就在林口吗?那下次可要去看看。”

  王梓钧笑道:“郑大记者想去住几个月都没问题。”

  “住几个月就算了,哈哈,我身体壮着呢,还没到闲老林泉的时候。”郑元笑道。

  “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

  好像花儿开在春风里

  开在春风里

  ……”

  王梓钧和郑元正聊着,突然听见歌厅的舞台上传来熟悉的歌声。回头一看,上面正在演唱的不是邓丽君是谁?

  话说自从邓丽君去年参加完巡演之后,已经几乎不在歌厅或者夜总会唱歌了。富豪酒店真是财大气粗啊,请她唱一首歌至少也要两三万台币的酬金。整场唱下来,没有二三十万,根本提都别提。

  王梓钧朝服务生打了个响指,摸出一张钞票让他送一朵玫瑰上去。

  那服务生拿着花上台,朝王梓钧这边一指,由于离得不远,邓丽君在昏暗灯光地照耀下,依稀能看清王梓钧的长相。

  邓丽君笑着朝王梓钧这边招招手,显然是认出他来了。

  郑元老不正经地嘿嘿笑道:“王老弟真是怜香惜玉啊。”

  虽说当下王梓钧在歌坛带来强烈的冲击,摇滚和现代民谣渐渐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接受,但邓丽君依然有一批自己忠实的拥趸。

  邓丽君一共唱了两首,才谢幕下台。不过令台下人惊讶的却是,邓丽君径直走向了刚才送花人的桌子,这让一些想一亲芳昵的客人大呼可惜。

  邓丽君要来一杯咖啡,和王梓钧同桌坐下。

  王梓钧介绍道:“这位是《中国时报》的郑元大记者,是冲上了钓鱼岛的大英雄。”

  “郑记者你好。”邓丽君起身和他握手道,《中国时报》的大记者跟海对岸的《人民日报》大记者一样,对于明星来说,他们可是非常牛掰的存在。

  郑元应该是属于闷骚热血型的复杂性格,头脑一热能驾船冲上钓鱼岛,而刚才还在和王梓钧拿邓丽君开玩笑,如今真人出现在他面前,握手的时候居然有些拘谨。

  王梓钧笑道:“丽君你现在可是国际巨星了,上次邀你参加首映式,你却在香港参加青丽之友会(歌迷俱乐部)的成立仪式。”

  邓丽君甜甜地一笑,说道:“在你面前,我可不敢当巨星,这首《甜蜜蜜》还是你帮我写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