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都市异能>天宇英雄>第23章

为了安全起见,卫明还是派出了侦察器。

侦察器是一种小型飞行器,只有拳头大小,内置摄像机,可以自由转动,快速变换观察角度,图像通过无线信号传输到飞船内的显示器屏幕上,这样,主人足不出户,就可以借用它来观察到外界遥远或隐蔽的事物。侦察器实际是一个小型的机器人,它牢固遵守一个原则,就是在侦察过程中,采取一切可能的行动,以减少对观察对象的干扰。而且,侦察器也运用了各种隐形技术。

侦察器与其运动装置是分离的,为适应外界情况,它可以选用几种运动装置,在真空无重力条件下,可以使用火箭式推进器;在没有大气但有重力的星球上,可以根据地表条件选用轮式或履带式滚动装置,利用摩擦力前进,如果是液态星球,则使用螺旋桨推进器;在有大气的星球上,则又多了两个选择,既可以像地球上的飞鸟一样,利用因运动在双翼上产生的升力飘浮在空中,也可以像这颗星球上的甲虫们一样,采用气垫和喷气配合进行运动。想到这些甲虫们,卫明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就把侦察器的运动方式确定为气垫和喷气型。

侦察器出发了,这一段路离那个山洞还很远,卫明坐在显示器屏幕前,主要是打算对传来的图像先适应一下。屏幕上出现了红褐色的山坡,时起时伏,现在它该到了前面那个大陡坡了吧?卫明突然想起了什么,他急忙操纵遥控器,可这一急,手指竟笨拙的不听使唤,屏幕一晃,眼前出现快速下降的陡壁,画面一停,抖动了一下,就此消失。

真笨!卫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学到的知识都跑到那里去了,他竟然能犯这么差劲的、这样不可思议的错误!首先,气垫只适合在比较平坦的地方使用,这里的山坡有相当的坡度,甲虫们能托起自己,是因为身体重量较轻,而且对地形非常熟悉。侦察器的重量很明显比甲虫大得多,凭什么他不经研究,就认定甲虫的运动方式一定会适合侦察器?其次,为什么不先练习练习,就让侦察器跑得这么远?再次,自己本来是训练有素的,可是当出现危险的时候却手忙脚乱,和一个生手又有什么区别?看来,学习是一码事,实践又是另外一码事,无论什么事情,没有试过,没有做过,就不要太自信。想起这个制造起来要耗费许多宝贵资源的侦察器,卫明忍不住心疼得直咧嘴。从刚才的情况看,侦察器从陡坡上滑下了山谷,气垫已完全不起作用,本来它自己能够根据情况采取措施,避免危险,但什么事情都有意外,这个意外只能由卫明来负责。出师不利,出师不利呀!卫明想到了这个词,尽管在他的学业中经受了彻头彻尾的科学训练,可有时人就是忍不住要受心情的支配,有时觉得偶然的事件取决于命运。

再派一个侦察器?飞行的侦察器必须保证一定的速度,但又由于只能在低空飞行,很难及时躲避众多的障碍物,而且两翼展开较大,在山洞中可能根本无法前进。看来,只能用履带式的了,但卫明这次很清楚,履带式侦察器只能爬过小于四十五度的陡坡,到山洞之前这一段没问题,可只要山洞里有一个较大的陡坡,侦察器就无能为力了。现在的问题是他无法知道山洞里的情况,试试看吧。

第二个侦察器离开了飞船。

这一次,卫明在飞船附近反复地操纵和试验了这个侦察器,然后又重新给它更换了能源,才再一次派它出发。

视野中,出现了红褐色的山坡,浅沟,土岭,石块,侦察器绕过了较大的障碍,没出现什么问题,路线是从卫明前几天上山观察时摄像机的纪录中优选出来的,一切正常。

突然,前面出现了甲虫。侦察器停了下来。这是自然的反应,它不能影响自己的观察对象。如果它继续前进,就会从甲虫的身上辗过去。

甲虫仍然没有发现近在咫尺的侦察器,它的视觉很明显受到可见光的限制,它停了一会儿,然后掉头飞去。侦察器继续前行,这一次很顺利,附近先后出现了几只甲虫,但都不在它行进的道路上,绕过几块巨石,侦察器来到了洞口。

卫明有些紧张地按动了遥控器,他把这个决定权留给了自己,侦察器进入了洞口。卫明的身体靠在椅背上,现在他只剩下旁观的权力了,因为他知道从现在起,面临复杂的环境,自己的反应不如机器快速敏捷,应该让侦察器随机应变。仍然是起伏不平的红褐色地面,山洞像在外面看到的一样,很宽阔,往上看,顶部很高,两边也很宽。甲虫逐渐少了,侦察器仍然走的很慢,前面只能看到红褐色的地面,这一段是在爬坡。突然,侦察器停了,它努力地前进了几厘米,然后又退了回来。屏幕上显示,坡度超过极限,它无法继续前进。

第二次失败。

尽管拥有比当今地球人还要高出许多的先进装备和技术手段,有时仍要受条件所限,这是他从具体实践中产生的切身体会。现在,没有别的办法,卫明收回侦察器,决定徒步前往山洞,到里面去看看。他在心里暗念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山洞的洞口很宽,但越往里面走越狭窄,卫明不得不躬着腰,后来,只能在地上爬行。山洞里很暗,卫明用红外视镜观察。周围常常飞过一小群甲虫,有的甲虫干脆从卫明身上飞过。好在这些甲虫来去匆匆,并不多做停留,所以卫明可以利用中间的空闲移动,但他的行动仍然很慢。他爬一会儿,就停下来,唯恐被它们发现。也许是这山洞里的地形经常发生变化,有的甲虫在他身上飞过,也毫无反应,竟没有注意到,山洞里不知何时出现了这么一大块凸起。

卫明继续前进,他也猜不透这山洞到底有多深,估计已经爬了几百米远,还是看不到尽头。越往里面,甲虫越少。卫明爬着,突然,他敏锐的眼睛通过身后的镜头又看到一个光点。

是一只甲虫,它从洞的外面飞了进来,飞上了卫明的身子,卫明等待着。他通过身后的镜头,可以看到那只甲虫的动静。

可是,这只甲虫不知是怎么了,他待在卫明的身上,竟然再也不动了。

卫明很着急,他一动也不敢动。他知道,最理想的观察状态是被观察物体不受任何影响,或者被观察生物没有任何查觉。而且他不知道,如果被甲虫发现,会发生什么事情。他一个劲儿地盼着这一位快点儿离开,可是过了好久,甲虫仍然停留在他的身上。难道它睡着了?

卫明的耐性很好,在飞船上的虚拟训练中,他专门练习过这方面的功夫,他曾经连续几个小时,仔细地观察一块完全是空白的区域,如果稍有疏忽,他要找的黑点就会从他眼皮底下溜走。很多伟大的发现,实际上靠的就是长期枯燥乏味的守候;而很多灾难的造成,也只是因为一时的大意。飞船上的老师把这个道理简单地称之为“钓鱼原理”——你很少疏忽,鱼儿却偏偏会在你疏忽的时候才来咬钩,正所谓百密一疏,功亏一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