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间酒楼分三层, 一楼分两个大厅和三四个单间,用于来吃饭的客人,二楼都是厢房, 预定或者是不喜欢吵闹的客人都上二楼, 三楼和后院则是客房。

  顾怀瑾和陆昭出去就直接出去了,酒楼里还有伙计帮忙看着。

  到了齐府,门口比初六那天还红火, 院里丫鬟小厮都高兴的谈笑今天新夫人进门都赏了多少钱。

  一进门齐管家就在院子里等着了,有说有笑的把顾怀瑾带进了齐员外书房, 与上次不同的是这次并没有禀告而是直接进了书房。

  书房里齐员外明确告诉了顾怀瑾他只收顾怀瑾的房租一月八两一年九十六两, 剩下的在店里的伙计工钱都由齐员外承担, 原因是齐员外也要和顾怀瑾一样开一个婚宴酒楼。

  所以才会给顾怀瑾下这么大的血本,是想借着顾怀瑾的这个名堂自己也搞一个,商人吗,才不会做亏本的买卖。

  等到顾怀瑾酒楼起色好了,齐员外在天羽街的酒楼也开始实施婚宴。

  九十六两, 顾怀瑾出了四十六两, 唐陵出了五十两,其中还有温齐良的二十两。

  唐陵和温齐良之间书信不断, 温齐良也一直在过问陆昭的事宜, 得知开起了酒楼还特意稍钱来。

  酒楼租赁准备好了,里面的装修也不用费劲, 今天一场婚宴足足把招牌打了出去。

  只是门口的迎客酒楼招牌不好, 还是老九子在的时候用的,顾怀瑾觉得不好, 便提了一个“水云间”让人刻了招牌挂了上去。

  酒楼里大小伙计和厨师林林总总有十余人, 后厨有五六个人, 炒菜的配菜。外面跑堂的伙计,算账的掌柜加起来有十个人。

  现在还多了一个王昆主要负责洗碗。

  王昆跟着出去洗了一天的碗,最后得知这么大的酒楼更名改姓成了顾怀瑾和陆昭的了?

  光是租金就是九十多两快一百两了,这一开始谁都不看好的小饭馆被顾怀瑾做成了仰望不起的大酒楼。可这还不是让王昆难受的,难受的是这么大的酒楼他只是个洗碗的一天就几十文的工钱。

  王昆咬咬牙想着趁王杏花这宴席办了过去就跟顾怀瑾和陆昭提一提涨工钱的事。

  顾怀瑾的铜锅火锅在这次婚宴上也是出了名,许多人来吃饭都要了铜锅,这边就不像虎皮街那边了,来的人多,点的菜也多。

  整整一天的盈利会有一百多两,顾怀瑾从中抽出了二十两来交给陆昭,这是一会要交出去的保护费。

  至于怎么个保护顾怀瑾不清楚,也不知道为什么要交,但是这整条街上的铺子都交,只不过是为了防止有人来捣乱吧,毕竟能赚那么多钱又岂会是那么容易的,敢明目张胆来收保护费的身份怎么能简单了。

  转眼就到了十五这天,王杏花的订婚宴席。

  虎皮街那边的铺子因为租金还没到期,一直空着也不好。方正现在酒楼人手多。唐陵自己带俩伙计就能在虎皮街那铺子里忙活开,还能来给酒楼这边看顾着。

  今天酒楼那边顾怀瑾和陆昭没去,既然赵红梅交了钱就要把这件事给办好,七桌酒菜的食材都准备好了。

  村子里办宴席都是在自己家院里搭个棚子摆上几桌就可以了。好一点的就去酒楼饭店订几桌饭菜,要不就是自己家里动手召集院里的几个婶子大娘一块来做饭。

  郭晴和赵红梅就是订的顾怀瑾饭店的,今天来的不止同村的亲戚,还有顾家老太太和赵红梅娘家那边的人。

  七桌已经算是不少了,外面摆上四桌,用布帘隔开两桌男的,两桌女的。屋里三桌,一般都是近亲才在屋子里,加上还有王杏花来的娘家人。

  顾怀瑾和陆昭也被安排在屋子里。

  是订婚,所以动的亲戚不多,加上王杏花又是同村,是以王树花和杏柳都陪着王杏花来的。为了显得好,赵红梅一大早就让顾子壮去接王杏花。

  这事办的倒让村里人对顾家这俩妯娌变了个看法,先不说顾子钱和顾子期怎么来的钱,就是说礼金多少就是多少还能立马拿出来,订婚一点婆母架子都没摆,订婚宴席还让儿子早早去接新媳妇。

  就这订婚宴席就花了不少钱,顾怀瑾的手艺也是超级棒,以前在村里开小饭馆的时候就闻到过,今天终于吃到了嘴。

  赵红梅和郭晴可没那么好心过,要是好心就不找王家丫头了。相中王杏花其实也是为了给顾怀瑾和陆昭找别扭。

  村里人都知道顾怀瑾和陆昭连亲事都没办,礼都没有过,要不是说签了婚契还不知道要被笑话多久呢。

  她们执着花大钱也要让顾怀瑾和陆昭来做饭也是为了恶心一下顾怀瑾。

  她们家里能出钱给顾子壮出钱出力办婚事,就是不给你顾怀瑾办,你不仅是自己跟人跑的,还反过来跟自己家里人作对,这下我们家发达了就是让顾怀瑾看看,让顾怀瑾后悔一下。

  也让陆昭知道知道,虽说你和顾怀瑾签了婚契,但是没过礼,没下礼金,你在我们顾家啥也不算,还不如你妹妹得我们看中呢。

  吃完了宴席,坐在外面说了一会话,一些路远的或者一个村的没什么可帮忙的了就都走了。只余下几个舅舅姨母坐在屋头里和王杏花说着话。

  顾怀瑾和陆昭自然也没有走,他们还得要等着收拾外面的餐具,这会也跟着坐在堂屋里。

  屋子里郭晴和赵红梅坐在王柳春身旁,大床上挨着赵红梅的是王杏花,紧接着就是王春桃和王树花坐着一块说笑。

  其余就是赵红梅的姐妹也来了,还有同村一院子几个辈大的大娘都在一块拉家常。

  赵红梅今天高兴,穿着藏蓝色银鼠皮长袄,盘了一个发髻戴着祖母绿发钗,比王柳春还有范。

  郭晴穿着稍逊赵红梅,今天又不是她该处风头的日子。

  “今日这席面可办的真好,这大小子也真有本事,读得了书还能做得了饭,她婶子以后可有福享咯,这几个孙子都有本事。”

  陆国家的笑着打岔,捡着好听的说把王柳春婆媳三人听的高兴的不行。

  郭晴顺势抓了一把瓜子和纸包糖给了陆国家的。

  陆国家的婆娘惯会说些好听的,是个见风使舵的,前几日还和别人一起挤兑郭晴和赵红梅把温夫子赶走呢,现在又能把嘴一抹转头就想郭晴倒戈把别人怎么说郭晴的坏话都抖落出来了,现在这一下子得了好多纸包糖嘴就更甜了。

  也不怪陆国家的墙头草,这么一把纸包糖搁谁谁不嘴甜,糖本来就金贵,办点喜事常见的就是饴糖,最多主家那些红纸一包。一桌子上还放不了多少,就那么几块,而顾家今天办的这事,糖和瓜子随便吃,陆国家的装了两大口袋,等过年都不用买糖了,可以吃上纸包糖了,还能拿回自己娘家去撑一撑脸面。

  郭晴和赵红梅高兴之余还不忘奚落一下顾怀瑾和陆昭,“我家儿子懂事啊,不会养着养着就成了白眼狼,给花多少钱来体体面面的办一次喜事都是正经的,也不是跟人就跑的腌臜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