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穿越重生>我在古代科举种田>第一百三十六章 真是方丈给取的名儿,……

  赵平安看得出来, 李爷绝对是位身份贵重的主儿,而且在这一点上,他从未掩饰过。

  不仅如此, 方丈与这李爷应当是熟识的,不然也不可能请得动清鉴寺的方丈上门来讨教佛法, 要知道去年他跟姜鱼林过去的时候也是因缘际会赶上了。

  所以,对于李爷所提的这个问题, 赵平安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他是应该说方丈帮忙解过签算过命呢,还是应该告诉他自己脑子里有人在说话?显然都是行不通的。

  他纠结了好半天,方丈自然看得出他的为难,最后还是方丈给解的围:“这位小公子兴许是听过老衲的讲座。”

  毕竟佛法高深, 佛门弟子确实会有讲座, 针对平民的讲座也会举办, 也好劝人向善。

  李爷有些怀疑,继续问:“是吗?”

  赵平安头点的跟小鸡啄米似的:“是是是”

  “讲的什么?”

  赵平安一愣, 他哪里知道讲的什么?况且他平常又是个不看佛经不看讲座的,脑子里只有一句“不行而之生而知之”在盘旋, 这还是当初签上说的一句话, 他给记了下来。

  巧了, 方丈也正好想到这里, 当即, 两人异口同声道:“不行而之生而知之。”

  李爷其实还有些不明白,若是去听的讲座那记得也是常理,方丈又是又如何清楚这内容,不过此时他也不好再打破砂锅问到底,便假装自己是信了,紧接着又问:“这句在佛法上解释起来是什么意思?”

  也是苦了方丈, 又是一番讲解,只不过这一次他主要是针对这句话来进行解释,不像上次,还得针对于赵平安脑子里有人说话的事儿来进行回复。

  方丈讲到:“有些人天生就懂得许多道理。”依据这个又举了许多例子,都是少年成名的英才。

  “每隔几十或几百年,到了动乱或是到了一些特定的时机,上天便会降下英才进行一次大清洗或是改进……”

  听到这李爷似是有些心有所感,还接道:“也不知咱们这一朝会不会有这样的人?如今这民生确实也需要改进。”

  方丈老神在在的坐着,一脸的和蔼,劝道:“不要急,会有的。”

  “嗯”

  方丈毕竟年龄也大了,眼珠子也比以往要浑浊得多,说出这话时,他还有意无意地老往赵平安身上撇,看得赵平安有些毛骨悚然,鸡皮疙瘩都要起来了。

  他也不是怕,就是莫名有些瘆得慌,感觉整个人就像一块透明玻璃,毫无秘密可言,不过他俩这番眼神沟通,李爷倒是没有瞧见。

  说完这“生而知之”,后来又提到了给孩子取名的事儿,方丈找他要了赵平悦、姜鱼墨还有这孩子的生辰八字。

  但这生辰八字都是隐秘,平常也不会有人去特意记这个,而且赵平安都是记他们的生辰,具体什么时间出生的,他也不太清楚。好在方丈佛法高深,知道他为难便又言:“记不得八字说生辰也可。”

  赵平安也都如实告知,而后,方丈还问起赵平安的生辰八字,这个他倒是清楚,当初他出生的时候可是听产婆报过时间的,所以他自己的还有他外甥的生辰八字都好算。

  李爷屋里纸是现成的,方丈让人拿了支笔,又吩咐人磨墨,他需要记一下,但是磨墨又太麻烦,赵平安想也没想就直接从怀里掏了支炭笔出来,方丈看了一下什么也没问就写了起来,一边记一边口中还默念着,想来是在计算。

  李爷和赵平安都没有没有打扰他,就在旁边慢慢的等待,屏气凝神,一直到方丈搁下了笔才算完。

  方丈吐了口气,而后道:“大凡至简,大巧若拙,不如就叫长生吧!”

  “长生?”

  赵平安看了一眼李爷,又看了一眼方丈,有些别扭,但还是直言道:“这名字会不会大了。”

  事实上,有的人名字若是起大了,八字命理压不住,对人是没什么好处的,多灾多病也是常有的事情。俗话说“贱名好养活”,赵平安还记得他姐的李家庄里有人叫招娣,还有人叫茅厕、木桶,这类的贱名儿不在少数。

  李爷摇了摇头:“方丈这么说自然是有道理的,说明这孩子的命理压得住这名字。”

  方丈也是笑眯眯地应道:“不错。”

  赵平安知道他们是好心,只敢口上答应,他也不确姜家人愿不愿意用这个名字,毕竟姜家素来都是以辈份去取名,有些人家有这个讲究。

  当然,用辈份取名也是有好处的,同宗碰见了能续得上,就比方说分居两地的两个人,若是名字前两个字相同,那么这两人极有可能祖上是同宗。既是同宗,认个亲还不是该的,所以这取名以辈分来取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对于方丈这番好心,赵平安心中甚是感激,不过方丈今日本就是奔着李爷过来的,他也不好去耽误人家太长的时间,便只在旁边听他们讲佛法,除非问到他才开口,不问绝不开口。

  方丈说得多,时有提问,赵平安的有些观点倒是很合他的心意,他在此处待了也有将近两个时辰的时间,方丈也有些乏了,便说要回去,李爷也派了钱智去送送。

  赵平安一开始还不明白方丈年龄都这么大了到底是怎么上的山,还想着是不是用担架抬他上来,直到看见他健步如飞的出门,赵平安才知道是自己思虑的太多。

  临走的时候,赵平安也出去送人,方丈还从怀里掏了张符递给了他,让他贴在家里,随后又低声在他耳边说了一句:“小公子福泽深厚功德无量,这世上有许多事是说不清的,凡事不可太过勉强,问心无愧即可。”

  赵平安拜谢:“多谢方丈指点。”

  没多久,赵平安也要回去,李爷还提醒他,让他明天记得过来,马上也到了平安该考试的时间,他也有些事情要交代。

  “好”

  等回去了以后,晚饭间,姜家人一整天都沉浸在得了孩子的欢喜当中,姜鱼墨还兴高采烈地跟他们讨论哪个名字好。

  “这一辈儿排的是兆字辈儿,我觉得姜兆月,姜兆鸣都不错,奶奶你觉得呢?”

  姜大爷补充道:“兆云也好”

  老太太笑眯眯的开口:“都好,都好……”

  赵平安也插了句嘴:“叫长生如何?”如今他也大了,又是童生,自然也是有话语权的。

  老太太想了想:“长生这个名字倒是挺好,但是咱家一向是以辈份来取,这名字是你取的?”

  “这倒不是”,说起这个,赵平安又提起了方丈给取了名字的事情。

  “你说谁?哪位方丈?”二太太惊呼。

  “就是清鉴寺的那位方丈……”

  二太太深吸了一口气,旁人不知道,她可是知道的,她一惯信这些,虽然来这郡里没多少时日,但这寺庙她可是跑了不少。

  当然,二太太平日里喜好寻仙拜佛,知道也不奇怪,他们自然也都清楚,这件事她确实比旁人有话语权。

  一听是清涧寺的方丈给取的名,二太太赶忙与老太太解释:“早就听说清鉴寺灵验……”这方丈是何许人?身份又是如何贵重?她滔滔不绝的说着,给老太太说得一愣一愣的。

  最后她又总结道:“娘你信我的,就用这个名字,能得方丈赐名也是这孩子的福气,辈份什么的也可以暂时搁置,当然,娘要是不信,回头可以出去打听打听这方丈是如何的佛法高深,寻常人连见都难见到,也就是平安福气大,能碰着人,还得了赐名……”

  老太太听是听明白了,众位也都听明白了,但这孩子也不是老太太自己的,她还得征求她儿子孙子的意见。

  大房人互相看了一看,姜大爷开口道:“不然等明天先去打听打听再决定,反正也不急。”

  “嗯”

  晚饭过后,就在赵平安看书的时候,二太太还特意切了一盘子水果并一些个点心送去了赵平安的屋里,赵平安也不好拒绝,二太太就坐在他身旁看着他吃,还拐着弯儿的问他:“能不能帮忙引荐一下那方丈。”

  赵平安有些为难:“不是我不引荐,确实今日碰见也是巧合。”

  二太太听他这么说,还有些不高兴:“你跟鱼林关系这么好,就连你鱼林哥哥|日后的前程你也不帮着问问?”

  一听这话,赵平安就不乐意了:“去年鱼林哥哥乡试结束放了榜以后我们便去过这清鉴寺,当时抽的还是一支上上签,就连主持方丈也点头说好。”

  二太太眼睛放光:“真的?”

  “自然,这事儿鱼林哥哥怕是忘了跟婶婶说了。”

  晚上回到了卧室,姜鱼墨一边逗着孩子一边把这事儿也说给了他媳妇儿听。对于自己弟弟说的这事儿赵平悦自然是信得过的,不过还是让姜鱼墨去打听了一下这方丈的来历,他们毕竟初来乍到的,也不太清楚。

  不过,等第二日打听完,他们更坚定了要用这名字的心。

  一提到清鉴寺的方丈,旁人眼里都只有尊敬和佩服,当说起方丈给他儿子取了名,姜鱼墨还遭受了不少的白眼。

  那人还以为他在吹牛,觉得他对方丈不恭敬,自然没什么好脸色:“方丈是什么身份?哪是能随意给人取名的?这位公子莫要拿此事开玩笑。”

  不光是一个人,他问的所有人都是一个反应,后来受的白眼多了姜鱼墨也不问了。

  姜鱼墨“……”

  他说的是真的,怎么就没有人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