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穿越重生>山河静阔>第55章 回京(2)

  陈恪踏着夜色来,又踏着夜色去,陈茂还站在夜色里。

  周舟从殿内转出来,手里拿了件薄的开衫,裹住陈茂:“夜风凉。”

  把人搂在怀里,周舟抱着人往殿内走:“进去吧……”

  任由周舟推着他走,陈茂有些走神。

  “你们很有默契,我都吃味了。”周舟蹭蹭他的脖颈,嗅他身上的味道,有一股淡淡熏香,和他自己身上的一样。

  “什么默契?”陈茂只听到一半,“啊,好歹是兄弟。”

  周舟闻言轻轻笑起来,陈茂这话听来有些嘲讽。

  陈茂的母亲端妃贤良淑德,与大皇子的母亲也就是皇太后是表姐妹,关系亲密。

  而陈恪的母亲是北方大家庄家之女,长得十分明艳,很是受宠,与宫里其他女子关系不好不坏,生下陈恪后就去世了,宣武帝为此神伤了许久。而外界传闻的,一直是仁王与诚王不和。

  知道周舟在想什么,陈茂看了他一眼,很难得的,主动开口解释。

  “陈恪刚一出生就被送去了相国寺,我从下没见过他,大哥是兄长,又比父皇更像父皇,教我游戏查我功课,其他的皇子公主比之我们年岁差开了不少,所以我跟大哥关系很好,跟陈恪疏离,不过是因为相处得少了……”

  ——一开始两人各自一方,不相熟也无可厚非,后来还是那般疏远,便是因为谨王案。

  “也是有过亲密的时候的,在他刚从相国寺回来的时候……”

  明明是亲兄弟,却那么多年才见第一次面,甚至十几年来的除夕团圆都不曾见这位二哥从那寺里出来,好似出了家,又好似被镇压在相国寺不得出来。

  他把他的比喻说给大哥听,大哥佯装要拧他的嘴:“乱说话。什么镇压,看我收拾你。”

  他笑嘻嘻地躲开“可不是吗?他是凶星啊。”

  陈慎顿时拉下脸来,“不可再胡言乱语。”

  听出大哥真的有些生气了,陈茂连忙讨饶赔笑,心里对陈恪的好奇不减反增。

  第一次见到陈恪的时候,是在泰和殿外。陈恪站在殿外没有进去,冬天的风刮得厉害,他却站着一动不动,身边也没有打伞的人,就这样立在寒风中,肩头积了一层薄薄的雪,脸上还是面无表情,看着前方,对什么都漠不关心。

  宣武帝宣陈茂过去,陈茂不敢耽误,匆匆略过陈恪往里走。

  路过陈恪时两人眼神对上,陈茂打了个激灵,当时便觉得这双黑漆漆的眸子让人害怕,一点儿不像少年的眼睛,像是要吞噬谁。

  后来听陈慎说,宣武帝接陈恪回宫,陈恪拒绝了,想再回相国寺去,出言不逊让宣武帝大发雷霆。

  陈茂便对陈恪有些意见,心里默默叫他:凶神。没过多久就过年了,这一年的家宴上多了个人,气氛却紧张了不少,只有陈恪看起来那般自在,谁也不看不理,什么事都不管不顾。

  七年过去,陈恪和他们依旧不亲近,宣武帝却突然让陈恪也帮着处理政事。

  听身边人说,宣武帝这是想考较两位皇子,要立太子。陈茂当然是支持陈慎的,一有空就往谨王府跑,去得多了,不可避免地遇见陈恪,相处多了,倒发现这人不是表面上那么骇人。

  陈茂彼时还很爱笑,便笑着劝陈恪:“你的表情太凶了,该多笑笑的。”

  陈恪硬邦邦地说:“习惯了。”随即又点头,说知道了。

  那年春天,三兄弟的关系也像暖阳那般和煦,直到四月初,那场噩梦袭来。

  看陈茂一直皱着眉在回忆,说起三人关系最好的那段时光时也只有感伤,周舟忍不住抱紧他,握着他的手,心疼他当时的年少逢变故。

  “那天,跟往常的每一天都一样。”倚在周舟怀里,陈茂细思那天的事。

  回忆有些模糊了,八年前的往事,表面糊着淋漓的鲜血,陈茂平日绝不去触碰,今日擦去上头的血污,一窥底下糜烂的伤口。

  跟往常样的一天,或者说有什么地方不一样,但是陈茂没有注意到。

  谨王府的一花一木他再熟悉不过,不觉得有什么地方稀奇,而且前一天大哥说要考究他的功课,陈茂一路走,心思都在复习昨夜看的书。

  往自修斋去的路上没遇见任何人,虽说陈茂在谨王府来去自如,但也不好不通报,只是在小院外没能看见任公公。也没有其他人。

  “一个人都没有?”周舟问他。

  陈茂又仔细想了一遍,肯定道:“没有……”

  没有丫鬟、仆役、小厮、侍卫、公公,什么都没有,如果不是风能吹动树枝,小院寂静得好像静止一般——这应该是第一个不寻常之处。院子如何空了?谁能把所有人都支出去?能是陈慎吗?

  陈茂在门口站了一会儿,便自己进去了。

  “任公公?”

  没有人回应他,陈茂莫名有些心慌,“大哥!大哥?”

  院子寂静得有了回音,回音空空,敲进陈茂心里。空气中隐隐有种腥臭味,康公公也觉得不对劲,悄声走近陈茂,下意识地四处打量。

  “殿下,看。”书房房门大敞,陈茂一步一步朝书房走近,浓稠的血味越来越重。

  书房里的情形陈茂一时看不清楚,只是两眼瞪着,大脑反应不过来。

  陈慎沐血倒地,旁边站着一个人,身上带血,手上握着一把澄亮的剑,血珠还顺着剑往下滑落,好像能汇成弯弯的河。

  手甫一脱力,攥在手里的东西落地,他要赠给大哥的新鲜蔬果砸在地上,发出沉痛的闷响。

  那剑也落地,「叮啷」一声吓得心要炸裂,那人受惊般转过身,陈茂不敢置信,那是陈恪。

  康公公倒抽一口气,连忙奔出去寻太医。陈茂愣在原地,腿肚子发抖,陈恪的眼神空空的,本来就渗人,此时脸上沾着血污,更像妖怪。

  “我吓坏了,康公公不知道什么时候不见了,我看他看我,扭头就跑,他来追,却只追了几步。”

  “仁王没有追上你?”

  “没有,他甚至没有出小院。”

  周舟若有所思,这也是不寻常的地方。

  “你们彼此对过证词吗?”

  “没有……”不是因为当时年幼,而是因为宣武帝飞快地结案了,甚至在言语间暗示他不要透露当天的任何事。

  “宣武帝?”

  陈茂怎么都想不明白,“那之后我便没怎么跟陈恪说过话了,他也越来越冷,所有人都叫他冷面阎罗,我却日日纠结大哥是怎么死的,甚至怀疑过父皇,只是父皇素来喜爱大哥。”

  “怀疑要有动机。宣武帝的动机是什么?”

  陈恪摇摇头。

  “如果仁王意在争储,不会做出这么直接的事。”

  “可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动机使得大哥被杀呢?”

  “如果不是争储之事,会不会是谨王当时处理的某宗案子?”

  这是一个方向,陈茂顺着去想,“有可能,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要嫁祸给陈恪,当时他两经常接触各种政务……”

  可是什么样的事情会逼得对方要杀谨王并嫁祸给仁王呢?这样隐秘的政事父皇不见得会交给当时的大哥和二哥吧?

  周舟脑子转得飞快,“不,我突然觉得这是一箭三雕的计划。”

  “一箭三雕?”第三只雕是谁?陈茂一挑眉,“你是说我?”

  “嫁祸的手段十分明显,而发现现场的第一人不是别人,是你啊。”

  兴许陈恪多年来怀疑的对象就是陈茂,而陈茂也一直烦恼陈恪杀了谨王。

  如果凶手既不是陈恪也不是陈茂,那凶手杀了谨王,嫁祸仁王又打击了诚王,同时挑拨了他们之间的关系,用「一箭三雕」都不足以形容凶手的计谋。

  但陈茂不假思索地反驳了:“不,那天去谨王府,是临时起意的。”如果是事先约定好,那他们三人身边的近侍都值得怀疑,但事实并非如此。

  “临时起意的?你?”

  陈茂有些头疼的捏捏眉心,周舟见状劝他先休息,明天再想。

  “嗯。”陈茂也确实乏累了。

  换了衣服倒在床上,感觉到周舟把他往里推了推,陈茂复又睁开眼:“去外头睡。”

  “为何?”

  为何?因为你某次不要脸在外头抱了我给陈恪看见了。这话陈茂说不出口。一瞪眼,摆出我就是不乐意了你给我出去睡的态势。

  周舟无奈,只好下了床,替他放下床帘熄了灯,才往外走去。

  黑暗里陈茂睁开眼,突然了无睡意。那天本是他去找太傅的日子,为了下个月父皇考究功课时能表现得好点,可是太傅突然染了风寒,他才临时决定去谨王府。

  既然是临时决定,凶手又如何知道他改变了行踪?如果凶手知道,那查找凶手的范围就缩减到陈茂身边的人身上。那如果凶手不知道呢?

  陈茂脑中思绪万千,纷纷杂杂,正烦心不已,又感到有人掀开了床帘,轻轻钻进被窝,从背后搂住了他。

  闻着周舟身上熟悉的味道,陈茂心情慢慢平复,闭着眼睛一动不动,默许了周舟回来睡的行为。周舟寻到陈茂的手,展开,与他十指紧扣,心满意足地把人拉进怀里。

  “不对。”陈茂突然睁开眼,翻个身撑在周舟胸口上,“我们想错了。”

  “什么?”

  “凶手不知道我会过去。如果知道,院子里决不能一个下人都没有。”

  一个下人都没有,这才反增了陈茂心中的怀疑。屏退了所有人,或许不是因为他陈茂,而是因为一开始要目击仁王杀人的不是他。

  “凶手安排了另一个人,或者凶手自己要做发现仁王杀人的第一人,而你,是他没有想到的意外?你是这意思?”

  “对。”陈茂眼睛发亮,“你知道父皇如何飞快结案的吗?”

  周舟洗耳恭听。

  “大理寺只用两天就抓住了凶手。一个异族刺客,因为涉及到金人复辟,父皇才用了「暴毙」这样的理由。你猜……”

  陈茂晃晃周舟,“你猜是谁抓住了凶手。”

  “我哪猜得出来。”周舟握住陈茂抵在他胸口的手,下意识地用大拇指摩挲他的皮肤。

  陈茂紧盯着周舟,“是严客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