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古代言情>周衍>第41章 

  老人家特别热情好客,自家揉面和馅包的饺子,个大肉多,一个饺子就抵人家馆子里面的三个,沈闲看着满满一大碗饺子,咽了咽口水,还没吃,他就觉得有点饱了。

  “多吃点多吃点,锅里还有。”偏偏老太太毫无察觉,一个劲儿的劝,让沈闲觉得自己像是逃荒来的难民。

  “兄长也吃,吃完去锅里盛,快吃快吃,趁着还热乎。”老太太不知道名字,就兄长弟弟的喊。

  周明朝咬了一口饺子:“多谢。”

  沈闲也拿起筷子开始吃,香菇猪肉馅的饺子,一口咬下去全是肉,又鲜又香,还挺好吃,沈闲啊呜又是一口,饺子的一半就没了。

  “好吃吧!”老人家眉开眼笑:“这是我娘传给我的秘方,包什么馅都好吃。”

  “好吃!”沈闲三两口吃掉一个饺子,又在碗里扒拉下一个:“什么秘方啊?”

  老太太坐在板凳上,笑呵呵的低头吃自己碗里的饺子:“给馅里放点葱油,怎么都好吃。”

  “怪不得,这个饺子馅一点也不干,一口咬下去还冒油。”

  冒油?周明朝动了动,你以为是咸鸭蛋?

  沈闲年纪小,长得讨喜不说,嘴又甜,说起话来把老太太喜欢的不得了,笑得合不拢嘴。

  吃了两口,老太太把碗端在手上,往门口走:“你们吃,我去院门口坐坐。”

  乡下小院子里,吃饭都有这个习惯,饭桌子周围总是看不见人,就喜欢端着碗到处溜达,碰见熟人,时不时的还能换点菜吃,一堆人围在一起说说笑笑,比吃宴席还有意思。

  因为家里有客人在,老太太没走的太远,就在门口倚着,顺便看看自己种的葱生了多少小秧秧起来。

  “兰婶儿,吃饭呢!”

  小葱秧数了一半,还没看完,门口就有一位四五十岁的妇女端着碗打招呼。

  沈闲伸头向外一瞥,这个县里的人怎么个个都是闲不住的。

  “在吃在吃,你今天吃的啥?”老太太连忙打招呼。

  妇人把碗放到老太太眼前。

  “哟,你这粉条子炖的不错!看着烂乎乎的,一咬就化。”

  “是吧,我炖了一个时辰,很入味,那锅里还有,我去给你弄一碗来。”

  “不用不用,”老太太叫住捧着碗就走的妇人:“我今天吃的饺子,来两个?”

  猪肉炖粉条虽然香,但是饺子也很好吃,妇人端着碗进了屋:“那我来两个。”

  妇人走进院子,轻车熟路的走进灶台,进门时看见在堂屋吃饭的沈闲和周明朝。

  沈闲抬头,抱着碗不见外的冲她笑:“婶婶好。”

  周明朝也朝她点点头,很有礼貌。

  两个少年长得像画上的人一样,一笑屋子都亮堂了,妇人一边朝沈闲和周明朝笑一边进门盛饺子,提高音量和老太太说话的时候方言都出来了。

  “你屋有客嘛?”

  “呐两个娃儿说是从外地过来的,”老太太在外面和她说话,也用方言:“来老这又找不到人,天都黑了,我留他们吃顿饭。”

  “阔以阔以,”妇人夹了一个饺子放在碗里,掀开帘出来了,又朝屋里看了一眼:“这两个娃儿好好看!比我屋那个女娃还好看。”

  “勒两个娃儿也是惨,好像是屋头破产了,才来这的。”

  “有媳妇没得嘛,”妇人一口粉条一口饺子,还看看小少年下饭:“可惜我屋头那个成亲老,不然这两个娃娃我看合适得很。”

  “不晓得,”老太太也往屋里看:“我屋头全是男娃,也有点可惜了。”

  “哎呀,只有等下次了,你觉得哪个娃儿好看,”妇人仗着说的是方言,肆无忌惮:“我看那个小的可以,水灵灵的,以后生小孩眼睛大,皮肤白。”

  “我觉得大的好,”老太太不赞同:“成亲要挑稳重踏实的,小的太小了,看起不得行。”

  沈闲周明朝:“……”

  沈闲咽下嘴里的饺子,抱着碗朝周明朝身边挪了一点点,小声说:“她们是不是以为我们听不懂秋阳话。”

  那秋阳县和临州城也差不了多少嘛!虽然他们不会说,但他们把老太太和妇人的话听的明明白白。

  沈闲真的很想用蹩脚的的方言说一句:“我听得懂哦!”

  周明朝低头吃饭,按住蠢蠢欲动的沈闲:“吃你的。”

  “……哦。”

  沈闲压住满心的不服,什么叫太小了,他不稳重吗?他不踏实吗?他多可靠啊!

  沈闲把这些叫嚣变成碗里的饺子,一口一个,吃的分外起劲。

  怕年轻人长身体不够吃,他和周明朝两个人的碗是老太太翻箱倒柜,从碗柜的最深处找出来盛汤的海碗,一个就有沈闲的脑袋那么大,里面满满当当的都是饺子,沈闲吃的又快又急,吃到最后,他摸着圆滚滚的肚子,再吃下去,他可能会折在这的。

  周明朝看着慢条斯理的,吃的还比他快,碗里已经剩下最后一个饺子了,沈闲眼前一亮。

  “周兄,你吃完啦,真厉害!”

  周明朝把最后一口饺子咽进嘴里:“嗯。”

  沈闲暗戳戳的捧着自己的碗往周明朝的碗边碰“你没吃饱吧!可怜的孩子,来,我这里还有。”

  周明朝没打算从沈闲碗里夹饺子走:“我饱了。”

  “……”沈闲不准备放弃:“你不要逞强,没什么不好意思的,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

  周明朝不为所动:“我不用干活,不用吃这么多。”

  “你跟我客气什么,我们两个还分你我吗!来来来,别客气。”

  周明朝微微一笑:“我不要,谢谢。”

  这笑突如其来,像是风把叶子吹开,露出上面的太阳一样,沈闲被笑晃了晃眼,片刻后反应过来这人油盐不进,他咬了咬牙。

  “周兄,你看,”沈闲突然指着周明朝的后面:“那是什么。”

  周明朝不往后看:“是什么。”

  这人就是不回头,看着沈闲着急上火还好意思问一句是什么!

  沈闲气得都拍桌子了:“你倒是往后面看看啊!”

  看了他一眼,周明朝才慢条斯理的往后转,沈闲嘿嘿笑了两声,灵活鸡贼的给两个人的碗换了个个。

  “沈闲。”周明朝看着碗里多出来的饺子,很平静的望着沈闲。

  “那我帮你吃一个?”沈闲从周明朝面前的碗里夹走一个饺子。

  周明朝没说话,还是看着他。

  “再吃一个呢?”沈闲犹豫的,又夹了一个。

  周明朝挑了挑眉毛。

  “周兄!”沈闲拍桌的气势都喂了狗,抱着碗耍赖:“我真的吃不下了!我会撑死的,你想过带一个死人回去怎么给我爹娘交代吗?”

  沈闲抱着碗,把脑袋放在桌子上,小狗都没他会哼唧,周明朝看了他半天,拿起筷子低头吃沈闲剩下的饺子。

  “周兄!”沈闲痛哭流涕,恨不得抱着周明朝亲两口以表心意:“你真好,大恩大德无以为报,这辈子我给你当牛做马!”

  周明朝把饺子送进口中,看了一眼这个胡言乱语的人:“你还有饺子。”

  “好的好的。”就两个,还能吃不了吗!沈闲一口咬掉一半。

  “快吃完啦!”和邻居聊完,推门进来的老太太看见沈闲抱着碗狼吞虎咽,看着像是没吃饱似的:“我再去给你们下一锅,一人二十个够不够?”

  老太太放下碗撩起袖子往厨房走,沈闲当即一个飞扑,拉着老太太不松手。

  “不用了,真的不用了,”沈闲眼中含泪:“我们吃的很饱,真的。”

  “你这孩子,不吃就不吃,”老太太呼噜了一把沈闲的头发:“哭什么,难不成还能是吃多了撑着了?”

  ……

  吃过饭,老人家习惯早睡,早早的就给沈闲周明朝铺好床:“这屋子是我小孙子的,他在常年在外的也没回来,你们今天晚上将就着挤一晚上啊!”

  沈闲靠在墙上,看老太太铺床单换被套,有心想帮忙,他和周明朝都不会,只能眼巴巴的看着:“您孙子做什么的呀?”

  “我也不太清楚,”老人家铺好床又去找枕头:“我孙子打人特别疼,听说去打仗了。”

  “唔,”沈闲想着应该是去当兵了:“好厉害!”

  “好了!”老太太把两个枕头放在床头拍了拍:“这被褥都是新的,东边屋檐下有井水,可以打来洗漱,我老婆子先去睡了,熬不了夜。”

  “谢谢婆婆。”沈闲嘴甜的不行。

  周明朝也送她出门:“多谢。”

  “别客气,早点睡早点睡啊!”老太太今年七十六了,生龙活虎的,走路都带着风,几步就走到自己屋子里把门带上了。

  看着屋外面天还没黑,沈闲拉着周明朝,死活要出去走走,不然今晚上就睡不了觉。

  周明朝怕晚上不能安生,就带着沈闲出门了。

  这里虽说是镇上,可也比较偏乡下,随处可见的梯田还有菜地,田坎上长着桉树,修长又笔直的矗立在远处,空气里面还隐隐有肥料的味道。

  屋子也陷在竹林里面,东一簇,西一捧,这里的人有事没事就砍两根竹子用来编东西,背篓,篮子,竹篾,什么都能动手自己做,秋阳镇的这些东西不太好卖。

  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晚上出门走在路上,看看没见过的风景,其实是一件很新奇的事,当沈闲和周明朝两个走到今天刚刚被封掉的李庸的小屋子的时候,两个人都沉默了。

  沈闲发誓,他只是随便走走,不是故意走到这来的。

  作者有话要说:

  晚上,还有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