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古代言情>逆君侯>第65章 最高楼【一】

  北境十六州, 清西郡,灵抚城。

  天还未大亮, 郊西的扎帐外便响起嘹亮的牛角号声,整座大营从沉寂中苏醒了过来。于明昨夜和同帐的石工打赌输了, 背着工头喝了几两小酒,被号角声震醒时,他的脑袋还有些晕晕沉沉。他在榻上睁眼时, 已过了清晨集合的时辰。

  话虽如此, 毕竟是营长的亲儿子,整座西郊大帐无人敢说一声于明的不是。

  于明草草盥漱完毕, 并未同寻常工匠一样去石料场集合,而是沿着整座大营绕了大半圈, 来到了东南角落的一处小帐外。

  父亲昨日特意交待了, 职掌灵抚的委署骁骑校今日要上门查账, 让他早早就将夫子带过去。

  于明在小帐外站了半晌, 没听到帐内有动静,只能将帘子掀开一个角, 小心翼翼地问道:“夫子, 你醒了吗?”

  与夫子相熟的人都知道夫子睡眠浅,半夜极易被惊醒,故而平日都不会擅自入帐打扰。然而今日镇北府的军爷要来石场, 他只能来将夫子叫醒。

  于明刚掀开帘子,脸便倏地红了。他张口愣了半晌,正准备将帘子放下, 就听到帐内传来一道清和的男声:“是阿明么?你稍候我片刻,马上便好。”

  于明“嗯”了一声,匆匆转身出了营帐,整张脸还是红的。

  他自小便随父亲在营帐长大,日日见到的都是石场里那些皮糙肉厚的老大爷们。方才掀开帘子,恰好看到夫子背对着自己,正在舀起井水冲洗长发。上身的衣裳褪至腰际,露出修长纤薄的脖颈和白皙的脊背。

  于明使劲用手掌搓了搓自己的脸,又赏了自己几个巴掌。饮酒真的误事,今后不能再多喝了。

  在帐外站了片刻,夫子便掀开帘子从帐内走了出来。于明忍不住又瞥了夫子几眼,许是今日要去大帐见军爷,夫子穿的比往日要工整些,一身灰色麻衣虽有些破旧,却洗得干干净净。

  夫子手腕上总带着一枚有瑕疵的玉镯,平日有人问起,夫子便说这是家里的祖传之物。营帐规矩森严,夫子也受众人尊敬,倒是无人敢打这枚玉镯的主意。

  夫子见阿明这半大小子一直盯着自己看,轻轻笑了下:“怎么,我脸上有东西?”

  于明匆忙收回视线,支支吾吾道:“无事。”

  夫子手上捧着几沓账本,于明紧跟在夫子身后,两人朝着石场北边的大帐走去。

  行至半途,夫子翻了翻怀中的账本中,挑出一本稍薄些的,递给了身边的于明:“扉页的字,能看懂多少了?”

  于明翻开册子,指着扉页慢悠悠道:“八,库——田九分——”

  “……后面的看不明白了。” 他怏怏地垂下头去。

  夫子嘴角笑意不减:“较之从前,长进倒是不小。”

  于明得了夫子的夸奖,眼神霎时亮了起来。他挠了挠头,不好意思道:“是,是夫子教的好。”

  他还清楚地记得自己是怎么认识夫子的。

  两年前元夕刚过,郡府守军就带了一批劳役入灵抚城,承担灵抚至云州一段关隘与烽火墩的复修加固。灵抚城分了三百余人来郊西大帐的石料场做工,夫子便是其中之一。

  这批人大多是武夫和青壮年,都被父亲派去石料场当苦役和工匠。唯有夫子和他那堂弟站在队伍末尾,一举一动十分文雅,像是个有风骨的文人。父亲曾说,被下放到北境十六州的文人,大多都是在广阳犯过事,忤逆过大官的清流之士。父亲看夫子身板单薄,身上还受过不少伤,并未给他安排粗重的活计。而是让他每日待在大帐,负责核算整个石料场的新旧账。

  夫子见自己早已过了开蒙的年纪,仍然大字不识一个。便向父亲提议,教自己习书练字。父亲自然一口应下,还顺便找了几个工头家的儿子,每日留在大帐两三个时辰,由夫子领着识字。

  他曾问过夫子的名姓,夫子却总是笑而不语,他又不能跟着父亲唤夫子“小五”。日久年深,“夫子”这俩字便叫惯了。

  于明胡乱想着两年间的旧事,不知不觉间已跟着夫子进了大帐。

  说是大帐,实则也只是个比寻常工匠住得稍大一些的营帐。于明与夫子掀帘走进帐中,看到案前已坐着一个身穿银白软甲的军爷。于明见过他几次,是从镇北军来的骁骑亲兵,专门掌管灵抚城的军役及辎重事宜。

  骁骑校尉看到走入帐中的两人,眼神在夫子身上停留了片刻,随即便移开了。于明有些忐忑地拉住夫子的袖子,示意夫子对校尉行礼。这位骁骑可是主掌灵抚军务的军爷,若是因礼数不周怠慢了,今后恐怕不会有好果子吃。

  可还未等夫子有所动作,校尉便率先开口:“既然人来齐了,不如先将账目报来。”

  营长连称了几句“是”,对夫子使眼色。

  夫子不紧不慢地展开手中账目,将半年来郊西大营加固关隘所耗费的石料银钱详尽念了一遍。听完夫子呈报,校尉似是很满意,连连颔首:“灵抚今年的账目倒是算得比其他地方清,辛苦于兄与这位——”他顿了顿,抬头看了眼前人一眼。

  “王五。”夫子说。

  “辛苦王兄。”校尉接道。

  校尉又问了几句烽火墩的重修进程,趁着日头还未升起,便准备回镇北府复命。营长将校尉送出帐外,半路上突然想起了什么,开口问道:“骁骑大人,近日清西郡来了许多军爷,烽火台戒备也森严许多,是延曲部那头又有动作了吗?”

  骁骑校尉摇头:“不是延曲部。”

  “既然消息已到郡府,提前告知你也无妨。”校尉说,“朝廷已向镇北府发了诏令,殿下登基在即,命北境十六州严阵以待,严防大典前后延曲部生乱,误了京中大事。”

  于明发现夫子的身子微微一僵。

  营长感慨了一声,眸中已显欣喜之色:“咋们镇北千盼万盼那么多时日,总算是等到了。”

  校尉也笑了起来:“怀王殿下威望素著,内政修明,天下人有目共睹。”

  于明看着父亲送军爷出了帐,正欲拉着夫子也跟着出去,却见夫子站在原地一动不动,好像正在出神。

  他在夫子眼前挥了挥手:“夫子,夫子,该去上早课了。”

  夫子听到于明的喊声,似乎才刚刚回过神来。他手指摩挲了几下腕间的玉镯,面上露出浅笑:“好,昨日上到哪儿了?”

  几位工头的儿子也到了帐外,于明将他们放入帐中。一群毛头小子大清早便在帐内相互嬉闹,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夫子也不恼,只是坐在案前,翻开了手中册子。夫子温润的音色不高不低,却刚好压住了整个大帐的喧闹声响。

  于明看了夫子好几眼,不知是不是错觉,他总觉得夫子今日比往常要高兴一些。

  *****

  石宝儿站在大殿前,看着从大殿内踉跄走出的长史大人,面上露出同情神色。

  “葛大人慢走。”他笑眯眯道。

  这已经是葛长史第三次被殿下从垂拱殿轰出来了。

  这位葛大人是御史台出身,以敢为直谏而著称于世。先皇驾崩后,葛大人头一回上谏,称殿下应依先祖法制将帝后合葬。殿下那日一言不发,只是差人将葛长史带了出去。

  葛大人却仍不死心,时隔数月又再次上谏,称太子是因谋逆身死,殿下却将太子妃私自养在别府,还派亲卫层层守卫,此举于礼不合。只因葛长史的这次上奏,广阳的大街小巷纷纷开始流传,怀王觊觎兄长之妻,在别庄中行金屋藏娇之事。民间更有甚者盛传,怀王此番率军大动干戈,并不是为了那九五之尊的位置,而是为了将太子妃据为己有。

  此类传言愈演愈烈,直到怀王殿下在早朝时将折子扔在葛长史的脚前,让他滚出去。朝臣们才不敢私下议论了。

  众人以为葛大人已吸取了前车之鉴,不敢再触怀王殿下的逆鳞。直到今日,礼部刚拟好登基大典的草案,葛长史便又在早朝上奏,称殿下应在大典前夕册封三宫正侧妃,以显新朝乘龙配凤,后宫兴旺。

  就算立在大殿外,石宝儿都能听到殿下语间夹杂的怒意。

  殿下说,若再有人在朝上提无关紧要之事,明日便可直接致仕还乡了。

  下了早朝,石宝儿便亦步亦趋地跟在殿下身后回了怀王府。殿下住不惯空空荡荡的皇宫,除非政务繁忙需留宿宫中,殿下每日都会回到王府,考察完九殿下的功课才回屋歇息。

  九殿下如今已年满十岁,泾阳将军总说,九殿下与殿下长得似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性子却迥然不同。九殿下性子单纯活泼,日日在府中上蹿下跳,倒是衬得兄长愈发沉闷内敛。

  赵凤徽知道兄长每夜都要在树下练剑,平日并不敢擅自入院打扰。今日府上的夫子称病告假,他有一处行略总是看得一知半解,在屋中咬着笔杆较了半晌劲,却依旧没有头绪。他趁着阿申哥不注意,披上小斗篷,便从侧门溜到皇兄的院子里去了。

  自从仙子离开后,兄长便再没笑过。他怀揣着这几日刻好的兔子木雕,不知能否偷偷给兄长一个惊喜。

  赵凤徽绕过繁茂的树丛,蹑手蹑脚地走到假山背后。利剑划破半空,发出了“沙沙”声响。赵凤徽在隐蔽处站了片晌,方才听到长剑入鞘的清脆之音。

  他捧着刚做好的木兔子,正欲上前去给兄长献宝,却在半途倏地停下了脚步。

  长剑早已被扔在一旁,掉落在满地泥泞中。清冷月光下,兄长正半跪在地上,前额抵着树干。左手撑地,右手正捧着什么东西,牢牢捂在心口处。

  赵凤徽揉了揉眼睛,定睛看去,只见兄长指尖绕着一道红色长线,双手正在止不住的颤抖。

  赵凤辞听到背后传来窸窣声响,立时直起了身:“谁?”

  待看清了赵凤徽的身影,他才收起冷凝神色,声音变得柔和起来:“是凤徽?”

  “天色已晚,怎的还不回去歇息?”赵凤辞对赵凤徽笑了笑,“练剑太乏,五哥停下来歇一会。”

  赵凤徽低声说道:“五哥骗人。”

  赵凤辞神情一怔。

  赵凤徽咬了咬嘴唇,他知道五哥刚才在哭。

  作者有话要说:我来了!!谢谢天使们的耐心等待!

  感谢在2020-06-27 17:13:13~2020-06-29 21:08:5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火箭炮的小天使:墨律 2个;

  感谢投出手榴弹的小天使:墨律 1个;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墨律 2个;丁丁猫 1个;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