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古代言情>逆君侯>第21章 忆帝京【二十】

  鹅毛大雪席卷着风刮进闻府的高墙,积雪簌簌顺着枝桠落入泥土里。树上的玉铃随风而动,发出叮咚的响声。

  火炉窜起的火苗映红了闻雪朝的侧脸,他虽身体尚未好全,面色倒是不如往日那么苍白了。

  闻澜不断为火炉添着柴火,一主一仆在云容阁内静坐赏雪,不知不觉便入了夜。

  夜里气温骤降,闻澜小心翼翼地走上前,为闻雪朝披上了披风,准备扶着少爷回屋。闻雪朝刚被闻澜搀扶着起身,便听到高墙上传来一阵稀疏的响声,像是有什么东西踩上了墙头的雪泥,打破了院中的寂静。

  闻雪朝在微弱的火光中看到了一道高挑而修长的熟悉身影。脑海中刚出现这人的影子,这人便来了。

  闻澜显然也察觉到一些异样,他警惕地看了看那隐在暗处的身影,神色有些慌张:“少爷,莫不是进贼了,我去喊护院。”

  “这位是我的熟人,”闻雪朝嘴角扬起一抹弧度,“澜郎,你先回屋歇息吧,今晚不用侯着我。”

  “可是少爷……”闻澜有些欲言又止,这位深夜来客身份不明,若是单留下少爷一人,会不会将少爷置于危险之中?

  闻雪朝接着又吩咐:“你去关了阁院的门,没我的吩咐任何人都不许进来。”

  闻澜向来不是多管闲事的性子,见少爷看起来与这位来客有要事要谈,便匆匆回屋为少爷取了把青罗伞,悄无声息地离开了。

  云容阁内只剩下闻雪朝和墙上的五皇子面面相觑。

  闻雪朝裹紧披风走入了风雪中。他不紧不慢地来到墙底下,伸手将青罗伞递给了刚跃下墙头的赵凤辞:“五殿下,打伞。”

  赵凤辞似是来得匆忙,身上只披了一件褐色斗篷,一头墨色长发松散地披在肩后,浑身上下都落满了雪花。他接过闻雪朝递来的伞,将伞撑在了闻雪朝的头顶,:“别受凉了,进去说话。”

  这是两人自秋猎遇袭后的首次碰面,秋去冬来,不知不觉间竟已过了白日。

  赵凤辞收起青罗伞,正欲进屋,却发现闻雪朝的步子还有些踉跄。他上前一把扶住闻雪朝,皱眉道:“你身子还没好?”闻雪朝摆摆手:“我已快好全了,只是太医说我身子骨弱,还需服药静养一段时日。”

  赵凤辞淡淡应了一声,将闻雪朝扶到案几前坐下,随即转身坐到闻雪朝对面,开始沉默寡言了起来。

  闻雪朝发觉五殿下好像总是与自己话不投机,每次只要两人独处,便会频频陷入相对无言中,好像两人间确实没什么话可说。

  他也并未催促赵凤辞开口,只是为他斟满了一杯热酒,看着他一饮而尽。

  赵凤辞连饮了三杯,好似心中终于拿定了主意,缓缓开口道:“我要去东海了。”

  闻雪朝以为自己听错了,接过赵凤辞递来的杯盏,呆愣道:“啊?”

  “陛下下旨,任我为延东君监军,随祝将军南下东境抗击海寇,夺回海上商道,将西南马道同东境相连。”

  赵凤辞初至时闻雪朝便觉得他与往日有些不同,此刻细细观察才发现,原来五殿下穿在斗篷之下的并不是惯着的墨色素袍,而是一袭凛凛玄甲。

  屋内的地龙将温暖源源不断地传入云容阁中,空中弥漫着热气。闻雪朝只觉得口干舌燥,他张了张嘴,半晌说不出话来。

  赵凤辞趁半夜偷偷溜出大营,绕过闻府的层层守卫,终于来到了闻雪朝的院外。他担忧这是与闻雪朝所见的最后一面,遂一寻到机会便马不停蹄地赶到了闻府。入府前,赵凤辞独自一人陷入了迟疑中,他不知道自己见到闻雪朝后要说些什么,亦不知闻雪朝会做何回应。闻雪朝兜兜转转依旧是太子的人,或许自己于闻雪朝而言,连寻常友人都不算。

  若是闻雪朝已就寝,便不再扰醒他,偷偷溜走便是,也算了结自己在京中最后的念想。

  但当赵凤辞跃上云容阁的墙头,却看到闻雪朝站在廊前,一双幽亮的眸子定格在他的身上。

  好像他便是那个风雪里的归人。

  他冒冒失失地闯进了闻雪朝的院子,闻雪朝冒冒失失地闯进了他年少炽热的心。

  过了许久,赵凤辞听见闻雪朝问:“你何时就要走?”

  “几个时辰后便走。”

  “别喝了,喝酒误事。”闻雪朝将见底的杯盏从赵凤辞夺了回来,“你此番离京,要多久才能回来?”

  “短则一年半载,长则……”赵凤辞顿了顿,“长则五年十年。”

  闻雪朝笑道:“我看难。乌首海寇阴险狡诈,库中银两富可敌国。东海的许多商贾私底下都与海寇有来有往,你们这一趟,是要捣了东境大族们的生路啊。”

  “先帝曾三派大军直逼东海,最终皆落了个铩羽而归的下场。”闻雪朝捧着腮子,轻声道:“五殿下骁勇神武,有朝一日定能为大芙夺回故土。”

  赵凤辞脸有些泛红,他心中确有一番不可言道的丹心壮志,经闻雪朝这么一说,那股少年意气直冲脑门,让他的心开始怦怦跳动。

  闻雪朝看着眼前人神情从低落变为昂然,眼里浮上笑意。他望着烛光中身披戎装的五殿下,虽几次张口,但最后什么也没说。

  两人对坐了一夜。闻雪朝同赵凤辞细细讲了一遍自己从太傅处听来的海寇旧史。讲那乌首海寇是如何斩杀了东海太守,占据东境众岛百余年。讲南国的民风民俗,讲延东军的奇闻逸事,讲江南的绝美佳肴。他从未离开过广阳,倒是将大芙各地的风俗听了个遍。

  “你到了杜陵,定要替我尝一尝那麒麟酒楼的招牌菜。”

  “九曲城的海女唱的曲有勾人心魄之效,你可别被迷了心神成那海中冤魂。”

  “往年入京的云披匠人技艺一般,我听闻东境有更好的。你若有空,便帮我寻寻好料。”

  赵凤辞则同闻雪朝说起了自己曾经在镇北府的日子。镇北军的飞鹰走马,雁荡关外的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赵凤辞想起幼时的一件趣事,便也同闻雪朝说了。他还在年幼无知的时候,曾因贪玩偷偷溜出镇北府,后来被一对睢阳来的商队捡到,见赵凤辞伶俐乖巧,差点将他带回去给家中小姐做童养婿。泾阳将军领着精兵追了上百里,才把商队截住。

  闻雪朝笑到上气不接下气,一时间捂着嘴咳个不停。赵凤辞忙停下了话头,怕闻雪朝又咳出病来。

  天边氤氲散去,霞光浮在万家屋顶上,雪渐渐停了。赵凤辞放下了手中的茶盏,凝神看向闻雪朝:“我该走了。”

  赵凤辞拾起斗篷披上肩,正欲起身,却听见闻雪朝在背后说:“殿下且慢。”

  他转过身,只见闻雪朝伸出手,将一枚冰凉的物件放在了自己的手上。

  闻雪朝递给他的是一枚晶莹剔透的玉佩,玉上没有复杂的纹路,只刻着一个笔法锋利的“雪”字,下首挂着两道墨绿色的穗子。

  “今日没带什么精致的玉器,身上只有这枚私佩。”闻雪朝说,“若殿下不嫌弃,雪朝便将此佩赠予殿下,充作饯别之礼。”

  赵凤辞接过玉佩,并未将玉佩收起,而是直接系在了腰间。闻雪朝微没料到五殿下会将自己的赠物贴身携带,微微有些怔住。

  赵凤辞翻遍了全身上下,并未发现任何配饰可回赠,一时陷入了窘迫之中。闻雪朝见五殿下一筹莫展的样子,忙开口说道:“雪朝不过只是一番心意罢了,殿下无需挂记。”

  阵阵敲门声从门前传来,是闻澜来给少爷送早膳了。

  赵凤辞看了眼房门,随即拔出腰间佩剑,剑身侧略过发梢,割下了他的一缕长发。

  “我身无外物,唯有此物可留以为念。”赵凤辞避着闻雪朝的目光,将头发用细绳捆好,放在闻雪朝手上。

  他此去一别,还不知再见到闻雪朝是何时。闻雪朝是太子一派的中流砥柱,而自己与太子往后定是不死不休,若真如阳疏月所言,待他从东境归来,或许已摇身一变成了闻氏之敌。

  少爷懵懂的悸动在风云变幻的金闺玉堂中,变得如此不堪一击。他不甘心自己对闻雪朝这番赤子之心被现实击得粉碎,他不会让闻雪朝知道,自己割发相赠,是将这颗心都赠给了他。

  若多年以后,往事种种烟消云散,他亦不会对闻家手软。

  闻澜进门后并未看到昨夜那位不速之客,只见少爷一人坐在案几前出神,双手交合搁在膝上,手中好像捧着什么东西。

  “少爷莫不是一夜没睡……”闻澜见少爷还穿着昨晚的大髦,桌上的烧酒已经放凉了,有些着急地说道。他正欲上前伺候少爷洗漱,听见少爷说:“澜郎,给我取个香囊来。”

  闻澜有些不知所以,但仍听从少爷的吩咐,在玉盒里翻找了半晌,寻了个少爷平日最喜爱的葫芦样式,将香囊递给了少爷。

  闻雪朝接过香囊,将手中攥着的东西塞进了囊里,又用红绳将囊口仔细系好,方才把小葫芦挂在腰间。

  “好看不?”闻雪朝问闻澜。

  闻澜忙点头:“好看好看,少爷佩什么都好看。”

  闻雪朝眉间月牙一弯:“那便日日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