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古代言情>权宦为我点朱砂>第18章 过往

  御膳房贵人亲临的时候是少之又少,大多都是各宫主子心腹的宫女太监来御膳房传膳。扶欢来御膳房也不过多长时间,那领头的太监站起来,敲敲自己的膝盖,果然这些年安逸惯了,跪这么些时候也觉得膝盖酸疼。

  他转过头,看着那个还跪在地上,无法起来的小侍者。这时他的眼里有一种古怪的情绪,令人捉摸不透。

  “起来吧。”他示意两旁的宫人扶起侍者,“既是殿下吩咐,你这顿责罚自然可以豁免。”

  那侍者沙哑着嗓子道谢,然后重重地对面前的太监磕了两个头。

  而太监摸着自己的下巴,意味不明地笑了笑:方才还道人人不是如慕掌印那般,能从这御膳房爬上去,今天便出了一个与慕掌印当年境遇如此相似的人。一样的被责罚,一样的被公主豁免。

  世上之事,又有谁能说得准。

  早在立春时分,毓秀宫前殿的廊庑上就已经挂上了檐铃,瞧着是沉重铜铁做的小东西,随风拂动却能敲出轻灵的声响,与它的外貌格格不入。扶欢喜欢这风随铃动的声响,比缠绵丝竹更讨她喜欢,因而每到了春日,毓秀宫的廊庑下都会装上这些小东西。

  春风和景,配上这自然造就的声响,才觉得一年初始是生机勃勃的。

  但现在太阳完全落了下去,沉蒙的夜色覆盖了天际,扶欢站在廊庑下,感觉外面飘进了一点雨丝,凉凉地打在她手上。毓秀宫这时是灯火通明的,殿里宫人的影子映在窗上的桃花纸上,无言中透出一点热闹的意味来。

  又一点雨丝飘过来,这次不是在手上,而是点在鼻尖,只是凝眸仔细往外面看去,却是灯火交杂折夜色,看不出一点雨丝的痕迹。这时候扶欢本应该想到若是下起了雨,会不会波及到后几日的赏花宴,只是她的心思终究没在这上面。

  她甚至没能感受到风雨将来,只是想着另外的事。

  身后的宫人随着扶欢驻足在廊庑下,扶欢没有回头,就只是看着铜铁小铃与殿内的灯火,轻声问:“你知道,慕卿在毓秀宫之前的事吗?”

  她没有说姓名,也没有向着某个人问,仿佛是自言自语一般。但是扶欢身后的人并不能当做没有听见。宫人四下看了一眼,还是晴晚微微上前一步,回道:“奴婢是进到毓秀宫之后才慕掌印相识的,慕掌印之前的事,奴婢也不知晓。”

  扶欢垂下眼,声音却变得轻松起来。

  “是了,你们认识慕卿的时间与我几乎一致,自然也是不知晓的。”

  她提起裙角,拾级走上了殿里。方才的那一句问话,好似是扶欢忽如其来想起的一遭,并没有什么其他的心思在。

  昨日御膳房教训小侍者的那位宋太监,没想到仅隔了一日又见到了扶欢。这位紫禁城中唯一的公主殿下,是远在云端上的贵人,何其有幸让他被传召至毓秀宫。

  只是这天气着实不算好,雨水淅淅沥沥,将宫城内的金瓦红墙都蒙上一层湿漉漉的水汽,连颜色看着都黯淡了不少。

  宋太监小心地踩着毓秀宫内的地砖,唯恐一个不慎将身上带的水汽浸到地砖上去。那日跟在公主身边的秀丽宫女挽起珠帘,对他道:“殿下在里头。”

  宋太监点头应是,太监中少有的高大身材此刻仿佛都缩在一起,显得无比拘谨。他跟着晴晚进来,扶欢听到脚步声,放下手中的珠串,抬起头来。宋太监感到一道视线轻飘飘地落在身上,不重,大约带着好奇的打量。可他不敢像扶欢一样随意打量,他跪下来,道殿下千岁。

  扶欢笑了笑,道:“千岁我受不起,宫中大约也只有太后和未来的皇嫂受得起。”

  宋太监这时候太监的滑头劲上来了,扶欢没有让他起来,他也没起来,跪在地上用眼角的余光悄悄扫一眼座上的人。估摸着扶欢的心情不错,且这位公主心性良善,宫人中向来就有这位主子的善名,他就小心赔笑道:“殿下是圣上的手足,金尊玉贵,道一声千岁未尝不可。”

  扶欢摇头,还是道:“我受不起,以后不要这么叫我。”

  宋太监立刻麻溜地磕头谢罪:“奴才多嘴,奴才多嘴,望殿下恕罪。”那惶恐的模样仿佛扶欢下一秒就要派人把他拖出去受杖责。

  扶欢看了一眼晴晚,晴晚立刻明了,走下来对那还在磕头的宋太监说:“殿下还未说什么,你就开始磕起头来,还不快起来,叫人以为殿下真责罚你似的。”

  宋太监忙道谢,口中称道殿下仁厚,宽待下人。

  扶欢其实不愿意同这样的人打交道,他们在宫中生活的时间长,最善察言观色,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而你不知道他说的到底是真是假。只是没有办法,扶欢想来想去,可能慕卿过去往事的知情人,她所知道的,就只有宋太监一人。

  她问了两句两句明日赏花宴所要的膳食御膳房可都准备好了,是否能按照她的要求一一做出来。

  宋太监在这两回见面中将扶欢的性情大约摸清了一半,这位殿下不是很喜欢下面的人夸夸其谈,便连稍微出格一些的夸赞也不愿意听到,所以这次他便收敛了自己的滑头,一字一句切实地应答,不敢再夸大。

  扶欢找宋太监过来问明日的膳食安排,这虽然不是她主要的目的,但这赏花宴到底还是近日宫中的大事,也不能如此马虎过去,因此也在细细询问,不求出彩,但求不要出错。

  这一番询问下来,着实费了宋太监全部的心神,若不是此时还在毓秀宫,他还真想拿起袖子擦擦脸,长舒一口气。这位殿下样样细致周到,若是他没有亲眼盯着御膳房忙过这一遭,定然要在这位殿下跟前落下个办事不力的印象。

  扶欢抿了一口茶水,说了这许多话,口已经干了。她让晴晚也给宋太监送了一盏茶,事实上,问完这些话,她应该放宋太监回去了。只是还有一件事没有问。

  扶欢放下茶盏,转而问起那天见到的小侍者。

  “我知晓宫中的规矩,犯了错就要惩处,只是见他那么小一个孩子,受了罚还颤颤巍巍地给我行礼,觉得有些可怜。”

  宋太监忙答:“宫中的小子都皮厚耐摔,要不也不能服侍主子,殿下怜惜他,是他有福气,这两日用了药歇着呢,再过几天,又能上值了。”

  扶欢点点头:“那就好。”而后她状似不在意地提起:“那日依稀听到你在御膳房说起,厂臣之前是在御膳房当差?”

  宋太监觑了眼扶欢,心下打了几个转后小心地回道:“掌印大人入宫时,奴才有幸,和掌印大人共事过几年。”

  扶欢看着手中清透的茶水一会,放下杯盏,眼尾带了一点轻跃的笑意:“厂臣以前是什么模样,我只见过他来毓秀宫时的模样,只比我长了一些年岁,稳重地却像个大人。”

  宋太监笑了笑,一张团团的脸的笑起来更显得慈眉善目,喜气可人。

  “掌印大人自小就沉稳,那会儿我们这些人,就掌印大人最得管事器重。”

  宋太监说了许多,扶欢听着,那些事多是流于表面,将其中的人换一个名字也使得。看来虽然曾在一起当差,但她觉得这问宋太监与慕卿,也不过是个点头之交。

  她让宫中的太监送宋太监出去,赏了足重的银饼子,说若是第二日差事稳当,还有赏赐。

  宋太监走后,扶欢重新坐到了窗前,将绣盘里的珍珠一颗一颗往线上串,外头的雨声隔着窗也能听见。她串了一会就没有耐心,干脆将窗户推开,殿外还有一道长廊,雨水顺着瓦片的往下淌,一串一串的,织成了一片细细密密的珠帘。

  珠帘外面,还有一片浓翠,在雨水下,这翠色减轻了一些,却更清透了。倒是一道风景。

  原先本觉得能从那太监的嘴里听到一些慕卿的往事,到头来,还是一场空欢喜。不过她看了一会儿雨,心中的那些郁闷也像被雨冲刷了一样。终归是源于自己的好奇,知道了是锦上添花,不知道也没什么。

  这么一想,心情又好上许多,扶欢又继续串起珠子。雨声在耳边,细密柔和,只是明天莫要下雨了,最好是一个艳阳的天,否则在缠绵春雨中,赏花宴只能搬到室内,虽说这是一场皇帝的相看宴,到底也是宫中难得的一次大事。若移到了室内,该失去多少乐趣。

  雨还没有停,整座紫禁城都是被水汽笼罩的,雾蒙蒙的一片。这时候人在里面,连身影都分不清明了。

  慕卿看着从毓秀宫里出来的人,太监深蓝色的袍子,在雨幕里掩映得更深了一层,他虽是弓着腰出去的,也能瞧出来身形比旁的太监要高大一些。

  跟在慕卿身边的随堂太监在他身旁替他撑伞,伞骨上的雨水顺着天上的一道滚落,溅在地上。慕卿见到那人的背影在雨幕中渐渐远去,问道:“公主今日见了什么人?”

  常年跟在慕卿身边的随堂太监是个灵活的,慕卿一问,想了不过一会,就立即答了上来:“是御膳房的管事,姓宋的太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