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古代言情>将军夫人病弱>第二百三十五章 立太子【第一更】

  林嬷嬷派人将严宝惯用的东西全部取了回来,与严宝安心待在外宅养胎。

  熊正理悔改之心强烈,在外宅与将军府中间一日又一日的来回奔波。

  广阳公主与季柳前去外宅探看过严宝,发现严宝的心情比在府中要好上不少,广阳公主深知熊正理对他的伤害,只命人送来许多补品,增添了伺候他的丫鬟人数,未曾多劝他回府休养。

  季柳更是一句回府之言不提,这是他们夫夫之间的事,严宝作为当事人,有绝对的话语权,劝人不劝心,他自己高兴便好。

  回府的路上,季柳突然回过神来,他一直觉得自己作为双儿离经叛道,渴望自由,想要一展拳脚。可目前看来,乖乖结婚生子的是他,无论在哪儿忠君爱国的也是他,与熊景海好生过日子的还是他。

  相反他一直认为严宝胆子小,是个乖巧的双儿,可当下一身男装育嗣的人却是严宝,搬离府上,想要合离的人也是严宝。

  通过广阳公主对严宝的态度来看,她对熊正理的宠爱比季柳想象中还要深厚。

  赵永年府上的虫子在两位太医的合力围剿之下终于有了减少的势头,这种小虫子凑在一起看起来密密麻麻,让人忍不住起一身的鸡皮疙瘩,但府上地面全部撒上了驱虫粉,艾草燃着浓烟,好好一座丞相府,竟然被折腾的像香火鼎盛的道观。

  就在虫子被消灭的前夕,有一种传言在坊间流传开来。

  丞相府中的虫子来的蹊跷,而且前后左右的宅子都没有虫子,偏偏只有他府上有。有人便猜测,他府上定是有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那东西吸引虫子,所以即便是驱虫粉撒着,艾草熏着,这些虫子也前仆后继,不怕死的聚集在丞相府上。

  这种传言一开始伴着虫子出现并未在京城之中掀起什么风浪,但长久的虫患未能去除,坊间流言愈演愈烈。

  百姓们的想象力是无穷的,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演变,已经出现了数十种版本,府中藏脏物还是委婉的版本。

  有百姓在府外见过那种虫子的,回去之后添油加醋,夸大事实,传出丞相府其实藏着的可能是一具具尸体,那些黑色小虫子是专门食腐的。

  在此版本上,竟然发展出丞相有特殊癖好,喜欢养蛊,生吃人肉,吃过的人肉骨头用来养虫蛊,但是小厮照看时不小心让虫子跑了,这才导致丞相府的虫子遍地都是。

  而这个夸张到极致的版本最后变成了整个京城中流传着最广的版本,原因有两个,一是这种虫子有腿且数量众多,若是真的泛滥开来,怎地就只出现在丞相府中,前后左右的人家一只虫子也未曾发现。二是丞相府每日的驱虫粉撒的那么多,艾草熏人泪流满面,人都受不了,为何虫子依旧能在府中猖獗?

  那一定是丞相府中有什么东西吸引着他们,这种虫子生的恶心,那一定是食腐的,于是以上的版本就这样衍生出来了。

  流言广为流传时,季柳满意的将最后一批虫子送给程伍,随后将药粉均匀的撒在培养基里,盖上盖子闷上半月,保证半月后土里残存的虫卵能被杀个干净,季柳便停了这个计划。

  这件事达到了他意料之外的好结果,这种异像单单出现在丞相府中,即便赵永年满身都是嘴也是说不清楚的。

  人言可畏,众口铄金,这便是百姓们的力量。

  自己常年处在京城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如今也让赵永年尝尝被人拿来做茶余饭后闲谈资本的滋味。

  太后收到程儒林的密信,南方的粮草已经准备妥当,大军随时可动。

  锦嬷嬷将信纸接过来烧掉,铜盆中燃气耀眼火光,密信被燃烧,火光熄灭,留下一小撮带着余温的灰烬。

  “哀家许久不曾见过皇后了,她身子如何?”太后斜斜地倚在靠垫上,保养的极好的美妇人慵懒如猫。

  锦嬷嬷命小宫女将铜盆端走倒掉,净手后,亲自伺候太后吃水果,“皇后身上的小毛病多,有些日子连后妃和双君们的请安都不见了。”

  “中看不中用的身子。”只说了一句意味不明的话,太后便止住了话头。

  这时,门口的小丫鬟进来禀报,“太后,皇上前来请安。”

  带着精致护甲的葱白手指伸出来,锦嬷嬷将太后扶起坐好,“请进来吧。”

  “请母后安。”

  宣德帝进门,照常问安后,太后赐座。

  天家母子闲话家常,感情深厚,面上一派祥和,母慈子孝。

  心底里,宣德帝想的是季柳运进宫中的火药弹,而太后心中想的是程儒林手中的数十万兵马随时可动。

  二人说道瑞王,太后道,“皇上,国家昌盛,立太子是国之根本,该考虑了。”

  宣德帝笑道,“母后说的是,朕这几日也在想这件事。不知母后心中可有人选?”

  太后责怪的看了他一眼,“这是皇帝的事,怎地来询问哀家,不过瑞王这孩子从小到大都是老五和老七的榜样,品行不错。”

  “母后与朕想到一起去了,果然是血脉相连,心有灵犀。”宣德帝道。

  送走宣德帝,太后冷笑一声,何来血脉,她的嫡子早就已经没了,如今,宣德帝已经在位数十年,享尽荣华富贵,也差不多该让位了。

  一个后妃之子,与她面和心不和,她早先便想,与其扶持一个逐渐不听话的,不如转而扶持一个听话的。

  如今程儒林在南方已经将所有事情准备齐全,也不枉费她提前布局了这么久,要想名正言顺的从国库中出银子,需要一个合理的理由,不然她为何千方百计的从西北调动军队往南方。

  第二日早朝,朝堂之上果然关于立太子的折子递上来,宣德帝不动声色。

  如今京中风言风语,百姓们谈论的都是丞相府上出现的怪异虫子,可除了张礼参过赵永年之外,京城如此大的流言蜚语,这些人都装作听不见,看不见,太后一提立太子,这帮人赶忙跳出来上奏折。

  宣德帝微微挑眉,“孙大人的意思是朕年纪大了,所以国才急需立太子?”

  孙大人道,“皇上如今正值壮年,国泰民安,百姓们安居乐业,立太子并不急于一时。只是皇上成年的皇子不多,瑞王已被封王,五皇子和七皇子稍显稚嫩,且历练不足,微臣的意思是,皇上可以考虑加强对三位皇子的考验,以便为日后立太子之事做准备。”

  沈林默默站在宣德帝一旁,作为皇上身边的近侍,他同样居高临下的看着这些大臣们。这位孙大人一番话说的漂亮,但话里话外的意思都是瑞王是三位成年皇子中的唯一被封王的,其他两位皇子经验不足,不足以考虑立为太子。

  宣德帝将折子重新翻看,而后缓缓点头,“爱卿说的有理,那便顺着爱卿的意思,立瑞王为太子?”

  此话落地,朝堂之上顿时出现嘻嘻索索的说话声,朝臣们一片哗然。

  这会子再听不出来宣德帝的意思,这位孙大人这些年就白活了,他赶忙跪下,以头碰地,不敢起身,“皇上折煞微臣,立太子之事乃是皇上做主,不可如此玩笑。”

  对于朝臣们杂乱的说话声,宣德帝没有阻止的意思,于是沈林也岿然不动。

  张礼此时站了出来,自从他接收了宣德帝的信号之后,忠君之心更甚,“孙大人好想法,自然知晓这是皇上做主的事,那您这封折子又是什么意思?”

  孙大人直起身子,他梗着脖子道,“张大人,我一片忠君爱国之心,立太子本是朝廷大事,虽由皇上做主,但身为臣子本就有责忧心忧民,你少将此事曲解!”

  “忧心忧民下官倒是没见着,但孙大人急于向瑞王表功,下官倒是看的一清二楚。”

  张礼这个谏官的口舌一贯凌厉,张参参这个名号也不是白来的。

  “你胡言!皇上明鉴,张大人居心叵测,微臣绝无此意!”

  张礼这张嘴一开,便没人敢凑上前来与他打口舌仗,这一个大帽子扣下来,将心底里那点想法全然给你捅出来,这种行径又有几个大臣受得了?

  “起来吧,朕知晓你们为国为民。”

  宣德帝冷静收尾,张礼白了一眼跪在地上的孙大人,默默退回原位。

  沈林在一旁安静垂首,一动不动,事情愈发严峻了,前朝和后宫串联自古有之,防不胜防,但太后的手实在太长了,如今立太子一事被提到明面上来,以瑞王如今的地位和年纪,只怕京城动乱不远了。

  下朝之后,聂旭东已经得知朝堂之上孙大人提出立太子一事,他心中不忿,看宣德帝的表现,并没有直接将他册立为太子的意思,难不成,他失踪的那些人马已经被父皇知晓了?

  一时间,聂旭东心中不安加剧,背后之人将他的人掳走,却久久不见有人与他联系,无论是威胁也好,恐吓也罢,都比这没有消息来的令人痛快。

  此时聂旭东心中仿佛存放了一把钝刀子,每天割他一点点,不致命却让人吞不下吐不出,实在恶心的要命!

  如今太子一事,宣德帝可能另有想法,聂旭东实在沉不住气,喊来下人,“备马!”

  季柳收到唐君毅的来信,他的商业版图主要在北方,在南方他除了唐家也没有其他人脉,所以徐繁被扣押一事他着实帮不上什么忙。

  府中人员调动已经完备,光是小型连弩,季柳就准备了一屋子,铁箭更是不计其数,即使有什么异动,将军府的安全无虞。

  只不过在这之前,需要将严宝从外宅接回府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