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古代言情>世子家养臣>第63章

  时隔一年之久, 叶知昀再度回到了长安,先去鹤亭书院拜见了祭酒江长晏,把北方的战况说给对方听, 再商议如何北上伐胡。

  江长晏道:“战局总算稳定下来了, 可朝中一派乱象还没有安稳,要想彻底将胡人逐出中原, 需得足够的兵力。”

  他点了点头,“学生明白, 攘外必先安内。”

  两个人如往昔一般, 对弈一盘棋局, 心态却完全不同,谈及沈清栾和司灵,江长晏面露欣慰, “你们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了。”

  顿了顿,他落下一子,道:“你把司灵留在潼关……”

  叶知昀微笑,“我是听说潘志遥也回来了, 他虽失北疆军,但现在手握数万驻军,实力依然不容小觑, 有司灵在边关重地牵制,他行事必然有所顾忌。”

  “会忌惮的……怕不只是他。”江长晏若有所思,如今朝堂的格局已然改写,不能与从前相提并论, 叶知昀再不是那个任人宰割的少年,他战功赫赫,拥兵自固,边关军营到处都是他的亲信,将司灵安置在潼关,上能压制朝廷,下能逼得潘志遥不敢回东都。

  这份能够与潘家分庭抗礼的权力,究竟能够掀起多大的风浪,已经不是旁人可以左右,江长晏不再往深处谈及,转而望向远方,“说起来,西北平定之后,李琛也该回来了……”

  叶知昀随他一齐望向远方,春风和煦,柳絮随风四处飘散。

  .

  左右侍卫将重重宫阙推开,皇上下了圣旨,兵部侍郎派了一堆属下四处没找到人,还是严恒赶到书院知会这位监军,顺便喝了一壶茶。

  远方传来沉重古朴的钟声,像是惊醒了这蒙蒙清晨,环绕的雾气散开,恢宏的殿门座落在面前,重檐庑殿顶上飞龙盘踞于脊,庄重森严,任谁站在下面,都会生出一股自身不过是沧海一粟的渺小感。

  叶知昀换了身圆领官袍,迈进巍峨的大殿,两侧文武百官的目光皆望过来,却已不再高不可逾,他穿过群臣站定,微微仰头时,四下一片鸦雀无声。

  正前方御案后端坐着高高在上的晋原帝,两鬓斑白,目光里隐隐威压。

  两个人对视片刻,当叶知昀做出撩起下摆的动作,正要跪地行礼时,晋原帝动了动干涩的嘴角,适时道:“爱卿免礼。”

  叶知昀道:“微臣幸不辱命,为陛下击溃匈奴大军,阻断西戎围攻之势,得匈奴将领达奚列人头一颗,义贺罗人头一颗,西戎都尉……”

  他言笑晏晏报出来一连串的人名,殿中大臣逐渐躁动起来,一旁的潘志遥微微皱起眉头,另一边一个言官走出行列厉声问道:“叶大人,据我所知,那达奚列已是俘虏,此等重犯应当押回朝中审问,岂能容你为报燕王之仇,私自处刑?!你视我大晋律法何在?视陛下威严何在?!”

  叶知昀看过去,记得他是皇帝身边的亲信,便带着浅浅笑意道:“冯大人可能是记错了,达奚列明明烧死在烈火中,两军交战刀剑无眼,我到现在都还能想起,关城里无边无际的惨叫声,太多匈奴兵都在里面烧成焦炭,血液被蒸干,尸体化为灰烬……”

  随着他不紧不慢的话,冯大人愤怒至极,面颊的肉都在微微颤抖,“你是在恐吓老夫吗?”

  “冯大人何出此言?我只不过是觉得你没有亲眼所见,便把当时的情况说给你听。”

  左边又站出来一位刑部尚书,冷冷问:“那你没有圣旨虎符,擅自从峣关借兵又怎么算?这可是满门抄斩的重罪,莫不要以为天底下的兵马,受那叶朔烽统领过,就是你们叶家可以随意调动的了!”

  尚书左仆射紧随其后,“京畿外那七千精兵,又意在何处!分明是要混乱朝纲,区区一个监军竟敢大放厥词,指鹿为马,猖狂至极!”

  一句句讨伐声辞如同刀剑,纷纷涌向站在大殿中的叶知昀,他的眸色变冷,没有看众人,而是直接望向龙椅上的皇帝,出声道:“别忘了,诸位大人今日可以在庙堂之上问罪于我,皆拜下官拦胡人于潼关之外。”

  “若是没有从峣关借兵,那今日得见的,就不会是满朝冠盖,而是硝烟四起,抱头鼠窜之象了。”

  四周群臣响起一阵窃窃私语,那几个走出列的官员被噎了一下,正要反驳,潘志遥开口道:“陛下,叶监军为大晋立下大功,其中就算是因为迫于战乱不得已而为之的下策,也是情有可原,万望陛下体恤。”

  朝臣们见他发话,再看叶知昀无疑是狼狈为奸,潘志遥弃城而逃那些事还没撇干净呢,皇上碍于形势暂且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众人心里可都门清呢,这会儿估计在骂两个乱臣贼子。

  晋原帝等他们说完了,才道:“叶监军的确功不可没,这一番沙场艰辛结束,回来应当多休养休养,城外那七千精兵就交由新任兵部侍郎掌管,你意下如何?”

  总算说到令众人提心吊胆的正题上了,叶知昀并不意外,顿了顿道:“新任兵部侍郎?”

  晋原帝抬了抬手,群臣里走出来一位气势沉着的青年,拱手行了礼,正是和叶知昀一届的状元郎,寒门官员中的领袖,赵安。

  赵安如今已成了皇帝身边的心腹,正当众人以为两人一定会杠上时,叶知昀弯起眉眼,“但听陛下旨意,赵大人是我辈中的楷模,想来定能够照料得好我这些军中的弟兄们。”

  他松口松的太轻松,众人倒忍不住多心起来了,包括皇上都多看了一眼赵安,随后对叶知昀道:“你接触朝务不多,先跟在大理寺卿蒋儒汀磨练磨练,从大理寺少卿做起。”

  这场朝议皇帝那些个心腹对叶知昀围追堵截,又唱黑脸又唱白脸,为的就是解除他能够威胁朝廷的兵权,他一早就知道握不住,养一支精兵的所需要的费用太过庞大,尽管有沈清栾商队的帮忙,他还是无法支撑,还不如交给皇帝以解除戒备。

  大理寺少卿这个职位事务繁忙,蒋儒汀是个遵照繁文缛节的刻板人物,只办案不多话,正合了叶知昀避其锋芒的意。

  隔了数天后,总算传来了近日李琛率军回朝的消息,当日,大街人满为患,都想着瞻仰平定鲜卑大军的将士们,楼阁上姑娘们早早准备好了手帕瓜果,一片欢声笑语。

  叶知昀从早上就开始等了,还特地让王府的小厮去城门口候着,看见人影子就来通报他。

  可他喂饱了海东青,刚出门就被停在府外的马车拦住,潘怀趴在窗沿边,笑眯眯地看着他,“知昀,之前说好了你活着回来咱们聚聚,没忘吧?”

  叶知昀顺了顺如花的羽毛,径直往前走,没心情应付他,随口道:“改日改日。”

  “果然,当了在朝堂上耍威风的大官就是不一样了,见你一面都难,到了家门口请你还改日,再改日恐怕要遥遥无期了。”潘怀一张面容白净,眼角带着笑意,微微弯起时,像极了一只狡黠的狐狸。

  叶知昀急着去城门口,“哪里,区区四品少卿,还得仰仗您的鼻息,今天有事,改日我做东。”

  “可惜,我是打算把宫里一件要事说给你的……”潘怀话说到一半,故意吊人胃口般停了下来,他深知对方处境,一定会对此感兴趣,本以为对方会停下来,却没想到对方直接快步从面前经过。

  “……”他打错了算盘,摸不清叶知昀的心思,不由生出一丝懊恼,直接叫车夫放慢速度,跟上他,继续趴在窗沿边,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话。

  叶知昀不胜其烦,看到前面的树杈子,故意没有露出异色,直到走到近前,才矮身一躲,潘怀却被树枝劈头盖脸打了个结结实实。

  潘怀:“……”

  叶知昀心里憋着笑,装模作样地一拱手,转身走了。

  潘怀抬起手擦了一下脸,放在眼皮子底下一看,指间沾染着刮出来的血液,他缓缓叹了口气,放声向对方的背影道:“你是去见快要回朝的李琛吧?”

  叶知昀停下脚步。

  “你这么看我做什么?我又不会做什么坏事,我只是听说,皇上不仅要夺你的兵权,还会挟制住李琛,现在没了燕王,他可是树大招风得紧啊。”

  潘怀笑了一声,“走吧,反正他不到晚上应该是赶不到京畿了,去早也没用,咱们先去喝一杯。”

  可惜潘怀还是算错了李琛的行军速度,他那星夜兼程,快若疾风地往回赶,不知道还以为后面有敌军在追赶。

  刚进城门就迎来了百姓们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两道皆是熙熙攘攘的人群,李琛一袭黑甲策马在队伍领头前行,黑发利落地束起,穿着黑革靴的长腿踩着马镫,低着头,手里拿着一面铜镜,对着脸照,这大张旗鼓丝毫影响不了他。

  旁边的副将无奈道:“将军,大伙看着呢,别照了……”

  “等会,快好了。”李琛头也不抬,另一只手正拿着匕首,对着镜子刮下巴乱七八糟的胡须,“还有去看看叶大人现在何处。”

  副将一时没反应过来,“哪位叶大人?”

  他身后几个经常跟在李琛身边的将领们一齐哈哈大笑,“还有哪位叶大人?”

  这会儿,叶知昀正在玉衡楼里,他坐在窗边张望,没有注意到门外他派去看城门的小厮已经回来了,正要通报,却被潘怀无声地示意侍卫把小厮带下去了。

  那边李琛根据消息,一路疾如雷电地策马到了玉衡楼外,可四周走动的人群的太多,便牵着马向前挤去。

  两位打了胜仗的将领都回到朝中,长安一扫旧日的阴霾,陷入一片沸腾欢乐中。

  微风卷起细碎的花瓣,青玉枝随之摇动,楼阁精舍满是风月,李琛站在热闹人群中,向四下张望,目光无意中一暼,便定格住,他看见二楼窗边正倚着一道人影,那正是叶知昀。

  对方的身形显然长高了不少,眉眼正处于少年和青年之间,像是水墨细细勾勒而出,眼眸沉如同清潭,正低声和对面的人说话。

  李琛怔了一下,刚要开口喊人,却见一只手伸出来拉住叶知昀的袖摆,向里面走去,窗口便再也见不到对方的身影了。

  紧接着,如花小小的脑袋冒出来,赤金色的瞳孔看下来,发出一声响亮的鹰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