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古代言情>宠婢>第88章 煦儿在哪 一想到不知所踪的柳煦儿,宋……

  上京的天风云万涌, 随时都有可能说变就变。

  皇帝在朝会上当着百官的面疯言疯语,竟扬言要杀死抗敌功臣的兄弟宋丞,此事一经传开, 坊间沸沸扬扬。有传闻称宋丞入京当日便遭遇刺杀,至今未得朝廷受封, 黎民百姓一片抱屈,便是朝中也出现了不少倒戈之象。

  朝廷这些年注入不少新贵, 均是现任皇帝登基之后提拔起来。原来还有不少历经两朝甚至三朝的元老大臣,绝大多数或犯事或年纪过大,或外调或告老辞官而去, 因此朝中有不少官员是以当今天子马首是瞻。

  但先帝在位时期影响极深, 他所提拔起来的能人倍出, 其中仍有部分占据朝堂之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根深蒂固不容撼动, 故这些人的存在,才有皇帝这些年善待安晟的种种前因。

  而随着皇帝急于将安晟外嫁所曝露出来的私心,许多人看透皇帝表面伪装出来的虚情假意, 也让许多人心中多了几份寻思与计较。

  尤其那日皇帝当众发疯以后, 宫里开始传闻皇帝神智错乱,因为他将自己锁在重霄宫中谁也不见,竟连早朝都罢了。

  反观宋峥自那日入朝以后, 暂居的别府突然变得门庭若市。

  最先拜会他的人是文人当中颇负盛名的前大学士林忠甫。宋峥原是应召回京认祖归宗的,如今皇帝闭门不出, 上京又无战事可议,林忠甫以文聚友,逐渐拉拢一帮文人与宋峥交好,渐渐的文人之间有了一个新的风向。

  在武, 昔日曾任送婚使之一的董将军随方大人前来造访,宋峥本就以极其不凡的军事谋略与领兵才能连胜西蛮,在武将当中一直享有极为不错的高誉。

  如此一来,宋峥不仅在民间拥有越来越多的拥趸,就连朝中大臣亦有不少人受其影响。而在皇帝日渐变得精神失常的当下,朝堂渐渐出现意见相左的分裂。

  随着西蛮行假和亲实真侵略的意图曝光之后,安晟公主之死与整个和亲使团的惨烈遭遇令原本主张和亲的那些人自形惭秽,继而转投主战之列。而随着数月以来边境战事一次又一次击溃西蛮敌军,表现形势大好之后,主战的呼声越来越大,宋峥在这群人当中的地位水涨船高尤其之重,这也是他入朝之后大受拥护的最重要原因。

  反观皇帝在诸多决策上的失利导致民心大失,皇帝非但没有善待替大成挽回战局的大功臣,反而扬言要杀他,这令所剩不多的拥趸感到失望,更是引起了臣民心中极大不满。

  而今宫中甚至不停传出皇帝患有失心疯的消息,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倾向宋峥而非皇帝。

  而就在这时,一个关于当年先帝死因的传闻爆炸般在上京疯狂流传。

  一封有关八年前与西蛮勾结、诱先帝出征并设伏陷他于困境之中遭冷箭所伤,最终导致伤重不治的密信内容被曝光了。

  与西蛮暗中勾结者正是现在坐在金銮殿那把龙椅上的男人,早在八年前这个男人为谋帝位暗中与敌国西蛮密切来往,为此不惜谈下荣辱丧权的卖国条件,非但在可以反击的条件下仓促收兵,并且主动将年少的幼弟送入西蛮为质以巩固皇位不受兄弟威胁。

  这在整个大成引发轩然大波。

  他们大成边境多少年来饱受外敌侵害、多少士兵战死前线不能生还,只因上位者以权谋私争权夺利,出卖他们的国家无视子民的生死,这已经不是在位者昏庸无道的问题,这是在卖国求荣!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皇帝民心尽丧!

  作为受迫害的其中一员,宋峥以‘宋丞’之名再次入朝,彼时金銮上百官齐聚,他们联名上表,要求皇帝给予一个明确答复。

  然而皇帝自始至终没有出现,出现在百官面前的人是柳公酌,他手执圣旨,当着百官之名宣读皇帝的旨意,称将赐立小秦妃腹中之子为大成太子,只待此子诞生,他便成全所有人的意思退居幕后,由此子登基!

  在场众臣全被皇帝荒谬的旨意给惊呆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皇帝竟能想出此等厚颜无耻的方法,难道他以为他退居幕后任太上皇,操纵傀儡儿子继续当皇帝,如此就能平息民怒吗?!!

  皇帝这道圣旨非但平息不了民怒,反而激起了在场一众大臣的强烈抗议,便是柳公酌谁也不理,宣完旨让宫人将大臣们拦下,衣袂一拂正欲离去。

  “柳总管且留步。”

  众人纷纷看了过去,没有人知道宋峥如何靠近柳公酌,竟能及时拦下他的去路:“此趟回京已有好些时日,但我至今未能正式觐见陛下。而今宋丞心中有一事求问,劳请柳总管代为通传,务必请陛下出来一见。”

  柳公酌上下打量他:“可惜陛下近日身况不佳,不便见客。”

  宋峥被拒也不急恼:“难道陛下就任我在那临时别府自生自灭?如此又何必召我入京,召我入京却又不见,莫不是想拖住大成的步伐,好让西蛮有机可趁、再次进犯?”

  这话何止无中生有,这话已经是把皇帝推向卖国贼的又一极端,众位大臣的怒火一发不可收拾,扬言皇帝若不现身说法,莫怪他们枉顾朝纲,竟是大有逼宫之势。

  柳公酌像是被逼无奈,不得不表示妥协,派人去请皇帝来。

  柳公酌被尊为‘内相’,可见他在皇帝面前颇为得心,在朝中亦与不少臣子往来甚密。他被迫留在金銮殿上等消息,不时有些留有余地的大臣跑去找他商量决策。

  宋峥冷眼扫过去时,正好与他视线相撞。

  眼见大厦将倾,擅于审时度势者即便并非真心认同宋峥,此时皆已向他靠拢。柳公酌颇识时务,主动朝他走过去,在其他人眼里倒也不显稀奇。

  柳公酌笑眯眯地道喜,“列位祖宗庇佑,殿下能平安归来可真是太好了。”

  这话听在别人耳里,只当他是道宋丞为质多年平安归来的喜。宋峥却知他是知情之人,这声殿下喊的却是真正的自己。

  与其他人相处不同,宋峥对他出奇冷淡,不少人看在眼里,只当他是出于对皇帝的怨憎恨乌及屋,就连柳公酌也一并怨上了,故而才会对他爱搭不理。

  柳公酌并不为意,声音压至最低,只有彼此才能听得清:“我原道你一回京就会来寻我,倒是我自作多情了。”

  宋峥眼底滑过一抹寒意,柳公酌何等眼色之人,一眼就被他所洞悉:“也是,你这一趟回来动作不小,想必该查的事都已经查了,该知道的你也已经知道了。眼下皇帝被你逼疯了,他是不会出来见你的,你便是要策反,还是尽早动手吧。别是等到小秦妃真把肚子里的种给生下来,届时又让什么人给利用了去,于你争夺这个位子反而不利。”

  那封皇帝与西蛮勾结的密信是宋峥散布出去的,当初化为安晟的他之所以不顾太后阻拦应召入京,宋峥的目的正是皇帝手里的这些罪证。

  皇帝避开所有人包括心腹的柳公酌藏于重霄宫内的秘密,是他与西蛮结盟的依据,这是后来西蛮王能够轻易与皇帝取得联系的关键,也是皇帝握于手中应对西蛮的筹码。他一方面在防备西蛮,一方面又以此依附对方,他自以为无人可知,却终究是被宋峥给挖了出来。

  这是当初宋峥潜入重霄宫的真正目的,也正是在那一夜,造就他与柳煦儿的初遇。

  “煦儿在哪?”

  一想到不知所踪的柳煦儿,宋峥的心情就变得奇差无比,完全没有人前的冷静自持:“你把她藏起来了?”

  明明与他说正事,得来却是答非所问,柳公酌重新看了他一眼。归燕宫的命案、皇后之死与柳煦儿通通脱不了关系,宋峥回来至今想必该知道的都已经打听到了,剩下不知道的能够隐忍至今,看来是为大局隐忍牺牲了不少。

  柳公酌反道:“待你登基之后,想要什么女人没有?”

  这话触了宋峥逆鳞:“你既然已经把她给我了,为什么还要干涉我们之间的事情?”

  “难道你就不曾想过,她那样的人根本就不适合你?”柳公酌近乎绝情地对他说,“你便是将她找回来,她也不是你想要的那个柳煦儿。与其相互伤害,不如早点分开。偏要佯作那个深情,又是何必。”

  宋峥面黑如铁:“你怎么就知道她不合适?适不适合只有我自己清楚。就算不适合我也会去包容她的改变,而不是抹杀去遗忘彼此曾经的美好。”

  “无论是什么样的柳煦儿都是我想要的那个柳煦儿。”

  柳公酌不会去跟偏执已见的人去辩道理,既然说他不通,也懒得再辩:“那如果我说,她已经死了呢?”

  宋峥霍然揪起他的衣襟,一拳将柳公酌抡倒在地,惊得周遭大臣全看傻了。

  “你最好别让我找到她的尸体,否则我会要你给她填命。”

  其他大臣想劝不知如何劝,宋峥抓住衣襟紧了又松:“煦儿不是你,我也不是母后,我们跟你不一样。”

  柳公酌捋顺凌乱衣襟的动作微滞。

  包柳两家的婚约是真的,但即便柳家不出事,柳公酌也未必会娶包三娘。因为包三娘心有所属,从前碍于父母之命,后来柳家出事,她趁机入宫求见苏皇后是希望她能帮忙解除婚约。

  当所有人都以为她是为了柳公酌奔前跑后,甚至解除婚姻之后仍然为了他不愿接受家中包办婚姻选择离家出走,却不知包三娘珠胎暗结后与情郎私奔,后来为情郎所弃,包家家道中落,她带着女儿贫困潦倒,日子过得极为穷苦。

  这样的包三娘并不值得柳公酌所爱,所以柳公酌即便知道她们母女下落也视若无睹,直到他需要一个合理的身份将柳煦儿安插入宫。

  从始至终,柳公酌报的恩是苏皇后。

  苏皇后念他年少高才、怜他家破人亡,曾经助他良多,所以当年柳公酌骗过皇帝耳目,成功掩护宋峥的伪装。这些年来他与太后暗中联系,并一直在为宋峥复仇之路作铺垫。

  将柳煦儿送到宋峥身边,不仅是为了让柳煦儿替他清除障碍,还是为了将世人的目光成功传移在柳煦儿身上。只有当人们皆以为他念念不忘包三娘,才永远不会有人将目光投在苏皇后身上。

  那是他埋藏心底深处不愿遭受半分玷污的白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