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古代言情>御史惊华>第20章 第二十章

  第二日早朝。

  隆康帝看过沈若呈上来的刘安供词,将玉案上能砸的都砸了,群臣吓得跪了一片,山呼,“万岁息怒!”

  “息怒,你们叫朕怎么息怒?叫朕如何相信你们?裴仟是前山西副总兵,刘安是镇守,两人居然狼狈为奸,构陷总兵姚炳朕的股肱之臣。说说你们,还有什么是你们不敢做的?朕的大周,朕的天下,是你们勾心斗角、铲除异己的地方吗?朕……”

  突然一阵眩晕,隆康帝险些站不稳。

  “皇上,保重龙体啊!”陈忠想上前扶,被隆康帝摆手制止,他闭目片刻,接着说道,“朕杀了几十位朝廷重臣啊,他们勤奋克己,兢兢业业几十年,都被朕杀了,朕心痛啊!”

  群臣伏在地上,大气不敢出。

  隆康帝真的怒了。

  沈若呈上的这份供词,刘安系数裴仟罪证,裴仟接收蒙古人贿赂,纵容蒙古越界屠了5座边城,送蒙古8000铁器多件。总兵姚炳发现端倪,前来质问,裴仟与刘安合谋设计将姚炳斩杀。

  至于心痛,不见得。大周百姓死他不会心痛,百官死更不会,他心痛的是送给蒙古那8000多件铁器。

  隆康帝说得慷慨激昂,随后就瘫坐在龙椅上,双手抱头,难受得不行。

  这几日方士用前朝遗方,给他炼制的几丸丹药,正吃得受用,被刘安裴仟这一气,头风又犯了。

  陈忠跪行到跟前,想替他揉揉太阳穴缓解疼痛,隆康帝一脚踹在他胸口窝,“你与刘安有八拜之交,你有没有参合这事?”

  陈忠早有准备,一连磕了几个头,恨不得把地面砸个窟窿出来,“万岁息怒,刘安虽与奴婢八拜之交,可他在山西时所作所为,奴婢并不知晓。奴婢若知道他构陷忠良定会大义灭亲,亲手宰了这兔崽子,哪会让他位极人臣?”

  此时说什么都晚了,隆康帝又是多疑之人,他复起身,巡视着满朝文武。忽然觉得,大周到他手里,立国百年,满朝文武整天山呼万岁,他竟无一人能信得过。

  他将跪了一地的文武百官,从头看到尾,又从尾看到头,最后将视线落在最前面穿青袍的沈若身上。

  良久,他一拍桌案,“查,给朕彻底查。让朕看看大周的朝廷,已经腐烂到何种程度?朕不信刘安与裴仟背后没有主使,两人一个镇守一个副总兵,朝廷必有接应之人。

  皇帝雷霆之怒,大殿里鸦雀无声,有些个胆子小的已经瑟瑟发抖,那些心虚的已经开始擦汗了。

  刘安任秉笔太监这些年,哪个大臣不通过他走陈忠的关系。裴仟是刑部尚书,和他走动得也不少。真查起来,就是牵一发动全身,再加上官官相护,到头来,不过拿几个小官祭天罢了。

  大伙心里如是想着,却冷不丁地听隆康帝道。

  “朕知道你们心里打的什么算盘,都给朕歇了,朕这次就命沈若审理此案。”

  隆康帝这话一出,满朝文武面面相觑。

  “沈若不过从七品左给事中,她怎么有这个资格?”

  “沈若在朝中毫无根基,她如何能审动那些老臣?”

  “就拿了刘安的供词,不至于这么抬举她吧?”

  群臣瞧不起沈若,在他们眼里,沈若年纪轻,资历浅,靠奸佞上位,她有什么资格做主审?

  隆康帝重新做回龙椅,怒气消减了几分,“朕就是要沈若做这个主审,她在朝中无根基,朕就给她找个根基,沈若听封!”

  沈若行礼,“臣沈若在。”

  “短短几日就能从刘安手中取到供词,朕果然没看错你。朕现就封你为监察御史,全权负责刘安裴仟一案,如有火急案情,可随时进宫面圣。”

  随时进宫面圣,这可是莫大的荣耀。

  首辅严信想见皇帝,还得等隆康帝召见。

  “谢皇上。”沈若当仁不让,继续追查姚炳案相关人等,距离她的目标更近了一步。

  “陆湛,魏池,你二人协助沈若,她若是被人欺负,朕唯你们俩试问。”

  两人称是,退到一旁。

  处理完这边,徐资出列,严信立刻警醒起来。此时徐资奏事,必不是小事,只听徐资道:

  “臣启万岁,还有十日会试,臣请两位皇子主持,请万岁定夺。”

  严信眯眸,徐资这只老狐狸,原来是想让裕王主持会试。

  隆康帝气撒出去了,这会面色好多了,“依你之见,哪位皇子合适?”

  徐资拱手,“不如请万岁当庭考核两位皇子,再做定夺。”

  严信终于知道徐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裕王与景王两人脾气性格截然不同,裕王为人低调保守,不得皇帝宠爱。与景王那个混不吝对比,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皇帝不好偏向景王,主持会试的差事就落在裕王头上。

  严信岂会让他如意,拱手道,“万岁,老臣有不同意见。”

  “严格老,你说。”

  “万岁,裕王在工部,前段时间刚修完江南水渠,现如今又在筹备修建京城外护城河大堤,三月春暖花开,正是动工的好时机。裕王分身乏术,不如就让景王主持会试,老臣这几日给裕王讲书,景王已经能谈治国之道,颇有见地。”

  “哦。”隆康帝来了兴致,一改歪在龙椅上的坐姿, “景王都说了什么,说与朕听。”

  群臣默默低头,景王是个什么酒囊饭袋,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偏隆康帝不知道,在严信等人的吹嘘下,他深信景王是治国之君。

  严信一一道来,群臣沉默,这些治国之策恐怕都出自严阁老。

  皇帝听得津津有味,对景王大肆表扬一番,又让徐资督促裕王勤奋,主持会试的差事自然落到景王头上。

  徐资面色不虞,却没再说什么,严信这才放心。

  **

  朝天宫。

  钦天监监正此时正吊着最后一口气,屋里烧着地龙,又摆了三个火盆,他依旧觉得冷。

  “万岁、来了吗?”

  “快了,快了,师尊您别急,师弟已经去请了。”

  沈元正长长地呼出一口气,枯柴一样的手指着窗子的方向,“沈……”小徒孙立刻会意,“师尊放心,师叔早有准备,只等皇帝一道旨意。没人想到,您这么快……这么快……就要……”

  沈元正摆了摆手,“等他来,记得把东西,给他。”

  “是,徒孙谨记。”

  忽然,外面一片混乱,有人进来禀报,“师尊,皇上到了。”

  片刻后,隆康帝走过跪了满院子的阴阳生,进屋来到床前,沈元正仍挣扎要起身行礼,隆康帝按住了他。

  他自己行色匆匆,气息也不稳,也是长年受病痛折磨,特别能理解生病之人的痛苦,何况沈元正明显是回光返照之象。

  隆康帝没废话,紧紧握住他的手,“朕问你三个问题,你要如实回答。”

  沈元正点头。

  “谁人可接替监正之职?”

  “沈鸿运。”

  隆康帝沉吟片刻,问,“天师不可吗?他治好了朕的头风。”

  沈元正摇头,“皇上,培养一个阴阳生尚且不宜,何况是钦天监人选,臣老却不糊涂,整个大周,唯有臣的学生沈鸿运,才能不在臣之下,能担此重任。”这些话好像耗费了他太多力气,说完就开始大口大口地喘气。

  实际是他为自己不平。他鞠躬一生,70个年头都是在朝天宫度过的,皇帝却不信他,可皇帝又信过谁呢?

  “朕再问你,严信百年,何人可做首辅?”

  “徐资。”

  隆康帝有些意外,跟严信比,有严信在的地方,没人会注意徐资。跟其他几位阁臣比,他稳重有余,经验不足。但徐资也不是没有长处,比如,他所提之事都是治国大事,旁人胆小怕掉脑袋,关键时刻还得徐资。

  隆康帝沉默片刻,,问了最后一个、也是他最关心的问题,“朕百年之后,何人可继承大统?”

  “咳咳咳!”

  不知为何,沈元正突然剧烈的咳嗽,他紧紧抓住隆康的手,大口大口地喘气,就是说不出一个字。

  隆康帝拍着他的胸脯帮他顺气,“监正莫急,慢慢说。”

  “啊……啊……”沈元正突然说不出一句话,只发出啊啊的字节,最后只伸了三根手指。

  “监正,监正,沈元正,你给朕醒来,你倒是说与朕听啊!”

  陈忠拉开他,“万岁,监正驾鹤西游了!”

  没得到想要的答案,隆康帝无奈,但也没办法,只让人好生料理沈元正的身后事,同时让陈忠起草诏书,宣沈鸿运入主朝天宫。

  **

  裴仟在府中被带走的,走前只来得及交代两件事,便被刑部的人带走。

  裴夫人康氏直接入宫找裴贵妃。

  裴贵妃是裴仟的庶妹,早年裴仟为了巩固和皇帝的关系,把最不受宠又有姿色的庶妹送给了隆康帝,隆康帝龙颜大悦,裴仟的官也越做越大。

  得到承乾宫,裴夫人哭哭啼啼,请裴贵妃帮忙搭救裴仟。

  裴夫人避重就轻,只说裴仟犯了事,让裴贵妃去皇帝跟前撒娇打滚救出兄长。

  如今的裴贵妃早不是当年任他们摆布的庶妹,早朝未散,她就听闻裴仟犯了大事,死罪是跑不了的,抄家都有可能。

  裴贵妃抹了把眼睛,“嫂子,不是我不救兄长,皇帝整日修仙练道,如今又住进西苑,我也是几个月见不到他一面。”

  “妹妹,裴家带你不薄,没有你兄长,你哪有如今锦衣玉食的生活。算嫂子求你,你一定要救救你兄长,你的大恩大德,我们全家都记着。往后晔儿如有机会承继大统,裴家也是他的助力。”

  前面那些陈年旧事,裴贵妃只当没听见,最后一句却是说到她心坎上。

  送走了康氏,裴贵妃与乳娘开始商量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