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古代言情>白眉大侠续>第48章

  白眉大侠续四十八回山西燕战万里追魂众英雄奔三关大会

  上回书正说到万里追魂老魔头彭海,把徐良引到东京汴梁二十里外的空地,他想看看徐良有什么能耐。

  徐良推脱不了,只好动手,知道人家能耐大,又是老前辈,因此一点没保留,一开始用的是梅良祖的真传六十四路梅花拳,这套梅花拳在徐良手里,都使绝啦,徐良这些日子,对以前的掌法,拳法又有了新的认识,境界又提升了不少,一招一式都带有宗师气度,即使平平无奇的招数,在徐良手里也是威力无穷。

  彭海呢这个人一辈子谨慎,他知道徐良虽然年青,但是名气这么大,自有他的过人之处,不敢大意,打着打着,徐良把招数一变,用出魔山派的双钩掌,这套掌法和刚才梅花拳风格不一样,刚猛,狠毒,处处拿人的要害,徐良把招数使开了,狂风骤雨一般,双钩掌使完了,招数又一变,武当绝技追风掌,武当派的讲究后发制人,刚才是狂风暴雨,现在是微风绵绵,看着棉,打上你就够呛。

  再看老西儿的轻功-八卦迷踪步,忽左忽右,忽东忽西,让人捉磨不透,就像小燕子一样轻盈,不愧是山西大燕!

  彭海心里暗暗佩服,不愧是白眉大侠!我像他这个岁数,功夫可没有这个火候啊,自己在三教圣人大会献艺那年,刚好四十八岁,那时候刚刚练成玄阴掌,胜了少林寺老当家的欧阳中惠,被大伙儿评定为天下第十三位高手,天下知名。

  彭海也把自己的本领施展开来,用的玄阴掌,看起来没用力,但是打上你就没命,这个掌力带有阴风,别说打上,就是掌风刮到脸上,都觉得奇冷无比,就好像有个大冰块贴在后脖颈子哪种感觉,徐良也是第一次遇到这种功夫,要不是这段时间勤学苦练,早就败了,看来活到老,学到老啊。

  简短捷说两个人打了一百回合,彭海不打了:“高,确实是高,老夫今年八十啦,比你多练了五十年的功夫,但是奈何不了你,未来武圣,非你莫属,你今天起也是我彭海的总盟主!盟主在上,受我一拜!”

  徐良能让人家拜吗?赶紧伸手拖住彭海:“老人家,行此大礼折煞我也!”

  彭海说:“盟主,多有冒犯,还请原谅。刚才我招招狠毒,打你的要害,但是你每次离我身上还有两寸就把掌力收回,可见你仁义,所以我今天是心悦诚服。心服口服外带佩服!”

  徐良看人家说的真诚,深受感动,江湖都说人家是老魔头,今日一见人家知书达礼,不是滥杀无辜的坏人。

  彭海说:“盟主,以前我刚炼成玄阴掌,这个掌法阴毒无比,打上就完,别的掌只要不致命,养一段时间也就好了,我这个掌不同,打到致命处马上就死,打到不致命的地方,三天也准完,掌力的阴气顺着你血脉逆行,到了心门准死无疑。

  因此和我比武的人,无论能耐高低,都死在我的掌下,我那个时候也不懂补救之法,因此得了个万里追魂老魔头的外号,人们都以为我是杀人不眨眼的魔头。”

  徐良见人家把自己武功的秘密都告诉了自己,可见没拿自己当外人呀:“老人家,这是研究这个武功的人阴毒,非是老人家之过,咱们练武的人谁没杀过人?不要自责啦。

  何况您刚才说了,现在已经有了补救之法。这里不是讲话之所,老人家跟我回大相国寺,各位高人现在都在大相国寺,每天商讨万国比武大会。”徐良心说快点回去吧,不然地上的庞籍连吓带冻,非得死了不可。

  彭海说:“好吧,我跟随盟主回大相国寺。”

  说罢又来到庞籍面前:“你是一国太师,但是你坏事做尽,报应不爽,你已经死了两个儿子,都是你中的因果,今天没有盟主在,焉能有你的命在?希望你回去之后好自为之!”说完了一把背起老庞籍,“盟主我先走了……”

  一塌腰就跑下去了,徐良跟在后面,两个人眨眼之间就到了城墙,根本挡不住他们,先后飞身跳过去,彭海把老庞吉背回太师府。

  然后对徐良说:“今天太晚了,你善后太师府的事儿,明天我再去拜会!”说完了,上房他走了。

  这么一折腾,老庞吉吓坏了,他哪里经过这个。他夫人,儿子,仆人都围拢过来:“太师您怎么样……”老庞籍好半天才缓过这口气来。

  “吓死我也!”今天要不是徐良恰好在此,老命就交代了。徐良看看太师没啥大碍,也要告辞。

  老庞籍说:“今天多谢盟主,来人呐,把抓的那个刺客放了,给他纹银一千两,田产退给他,算是咱们赔罪,快去快去!”

  仆人们不敢怠慢,把那个小伙子放了,徐良心里这才舒坦,告辞回大相国寺。

  那个刺客不知道怎么回事,本来是想必死无疑,没想到不仅给放了,还给了纹银一千两,他有点发傻,但是也想到了,可能是徐良救的。

  第二天一早,万里追魂老魔头彭海来大相国寺拜会徐良,许多人不认识,参加过三教圣人大会的老人们,都认识。

  你看唉呀,多年不出的老魔头也来了,看来徐良的人格魅力不小啊,大家彼此见过,彭海一看各位老剑客们都在,心里也很高兴。

  再说太师庞籍,老庞籍经过这个事,痛改前非,他一想:是啊,自己俩儿子没了,今天要不是徐良,自己老命就交代了,这是上天示警啊。

  没过几天他递了辞呈,说自己年事已高,要回家颐养天年。

  仁宗看到奏章,有点不解,好好的怎么告老还乡?庞籍的死党们,户部尚书李天翔等人纷纷跑到庞籍家里问情况:“老太师您这是干什么,您走了,我们怎么办?”

  但是庞籍去意已决,再次上表非要走,同时对死党们说:“各位,我决心已定,你们也好自为之,自求多福!”

  仁宗没办法,只好准奏,庞籍告老还乡,每日在家诵经忏悔,修桥补路,广做善事,以后得了善终,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他走了,万国比武大会朝廷也得派个人哪,大家保举枢密院颜查散,颜查散不敢推脱,接下了重任,派人通知徐良,徐良听到这个消息,也有点意外,庞吉居然告老还乡了,真是没想到。

  颜查散大家是老熟人了,办事也方便,徐良他们也很满意,这人一天比一天人多,到了二月底,上至八十一门总门长普度,下到各派的门长,都到齐了,同时,回回的老圣人波尔八达带着徒弟沙里机也来了,阴阳大剑客李璧,老泰斗金昌,长发道人雪竹连等,都到了,知道这次比武非同一般,胜了,可以保边界数十年的清平;败了后患无穷,边界将永无宁日。

  因此大家都义不容辞,有的人像阴阳大剑客李璧,都没给人家下请帖请人家,人家也是不请自到。

  这一天颜查散通知徐良,大辽把场地建好了,比武大会定在三月二十,这马上就到了。

  大家算了算,从这出发到三关得五天路程,徐良房书安白云瑞大家一商议,咱们别耽搁,准备准备就出发。

  咱们得交代一下天榜高手只有今古奇人柳目柳成光没去,他现在是御教师,负责皇宫大内和京城的安全,同时负责指导年轻一代的武功,比方日月飞行小太保钟林,义侠太保刘世杰等人都在他的指点下,能耐提高了一大截。

  别的人全部赶往三关大会。徐良拜会颜查散,颜查散也准备行程,带了诏书,出关的凭证,和各位一起启程,老剑客率领门徒弟子,一千多人,浩浩荡荡就开赴三关,这次不是平叛。

  所以不用带上万人,在路上大家都在想,咱们干的是为国为民的大事,这才是练武的宗旨,对自己强身健体,对国家为国争光。

  从来没有今天这么齐心协力过,人人都士气高昂,作为炎黄子孙而自豪。这次没有门派之分,因此中军大旗之上就写一个字「宋」。

  正是:雄赳赳,气昂昂;

  大队人马出关乡;

  生平得遂男儿志;

  敢叫胡掳拜我王!

  大队人马不止一日,这一天就到了三关,哪位说了,三关在哪呢?

  传统认为是山西的雁门关、偏头关和宁武关。但据考证其实是河北的淤口关、瓦桥关和益津关。

  咱们今天就说是雁门关,大队人马到了关前一看,好一座雄伟的城关!

  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气象巍峨,东西山岩峭拔,中间有一条路可以通关,这条路还盘旋崎岖,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数十年前,杨家将在这个地方多次大破辽军,特别大破天门阵更是一战定乾坤,辽人数十年不敢南下侵宋。

  但是杨家将也都为国捐躯,从老令公杨继业碰死李陵碑,到杨宗宝西夏战死,男人都死完啦。

  这是一门忠烈,可亲可敬!守城的边关大将早就听说要召开万国比武大会,他们离着近,天天看大辽在关外建场地,今天终于把各位老剑客盼到了,把大家接进关内,关外就是燕云十六州,已经丢失了百年,大家从关上一看,辽阔的土地都是辽人所占,心里不是滋味,各位老剑客心想,什么时候能把它在重新夺过来,回到大宋的手里,因此大家都暗下决心,要在万国大会一举夺魁!

  大家在雁门关休息了半日,又准备了一些应用物品,边关的守将又给大家派出了不少士兵,这些士兵久居边关,对辽人的语言都非常精通,大家非常高兴,没有翻译,出门就是睁眼瞎。

  出关之后就是大辽国的土地啦,大家走在异国他乡,大部分人都是第一次来到大辽,没走多远,大辽的接应使来了,大辽人的穿着打扮和汉人不同,他们都是圆领袍服,下身着长裤,足蹬皮靴,髡头没胡子,髡头就是脑门两侧有头发,头顶剃个精光,耳带金环,身上还带一股羊骚味,这是游牧民族常年吃羊肉造成的,接应使有20多人,为首的一抱拳“请问盟主可在?”汉语说的相当流利,徐良一看有人找自己,赶紧紧走几步:“我就是!”

  这个人看看徐良:“盟主大人,我们是负责接应的大辽使者,我叫耶律朵朵,是负责接应大宋的贵客,前面不远就是三关会场,里面有驿馆,大家可以进去休息,也可以参观场地,你们一切需要吩咐我就行。大家随我来!”

  大家跟随耶律朵朵进了会场,一看,场地太大了,能够容纳上万人,里面人还不少,不少大辽人里面忙忙碌碌,徐良就问:“贵使,其他国家的人都到了吗?”

  耶律朵朵回道:“盟主,他们早就到了,你们是最后一批。”

  看来别的国家对这个大会也非常重视,早早的就派人过来了,徐良他们正看,旁边来了一群大喇嘛,都是光头,红色袈裟,有个喇嘛看到大宋的队伍就停住了,双手合十:“请问徐盟主可在?”徐良听声音耳熟。

  甩脸一看,原来是桑耶上人:“老上人,徐良在此!”

  “哈哈哈,徐盟主,这么快又相遇了,我比你们早来了两天,诸位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问我。”桑耶上人对徐良印象非常好,因此主动打招呼,还要为徐良他们做介绍。

  徐良说:“老上人,他们大辽有接待使,我们这边精通契丹话的也不少,我有不懂的,再和上人讨教!”

  桑耶上人看徐良推辞:“好吧,我等告辞,我住在吐蕃驿馆,有事可以找我,明天见!”说完他走了。

  耶律朵朵说:“徐盟主果然交游广阔,刚一来就遇到了老熟人。我们契丹人最爱交朋友。徐盟主,这边请!这边是你们宋朝的驿馆。”

  徐良众人跟着他到了驿馆,大伙一看一排排的毡房,这个毡房均为半圆形顶,并用皮绳拴缚,开设半圆形券顶状小门,外观似近代草原牧民居住的穹庐式蒙古包。

  每座毡房都非常高大,一共数十座。门口都向东开,是因为契丹有「东向拜日」的习俗。

  所以他们的大毡房都是坐西朝东,面向太阳。中原人很多人没见过这个,特别是还有一些南方人,更是觉得新奇。

  耶律朵朵说:“大家请进,你们是我们大辽最尊贵的客人,这都是为贵客准备的。每个大毡房能住十来个人。”

  契丹都是游牧民族,随水草移动,毡房就是他们的家,一个大家族上百口子,也就住几个毡房,并且里面还有牛马狗混住。

  徐良他们一千多人,分别住在不同的毡房,徐良也是第一次看到,也钻进去一看,里面还挺豪华,宽大,地下铺的都是厚厚的地毯,里面热气腾腾,十分暖和,桌椅板凳应有尽有,耶律朵朵说:“盟主,看看还满意吗?我们每个毡房都有专人伺候,有不懂的就随时吩咐。”

  徐良他们到了人家的国土,只能入乡随俗,一切听人家安排,颜查散就问:“贵使,你们大辽的官邸在何处?可还就行国家官员会晤?”

  耶律朵朵笑了笑:“这位看起来像一位大人,你们朝廷来的人,不住这儿,专门为你们准备了官邸。我们大辽尚武,对文人另有安排。一会儿,会有我们的官员来接您。”

  颜查散一听,原来如此。果然一会就有大辽特使来了,一看就是宫里的人,大辽皇帝还要接见各国家的负责人,颜查散代表大宋当然要去。

  耶律朵朵说,“各位,天色不早了,一会就有人来送饭,大家饭后早点休息,我就在大宋驿馆,直到大会结束。”大伙看这个耶律朵朵精明强干,安排的都井井有条,对他印象都不错。

  大家吃完饭都早早的休息了,只有徐良白云瑞房书安等几个领头的在一起商议,看来大辽没少下功夫,真不知道这次大会是吉凶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