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古代言情>王爷干了这杯友谊的酒>第119章 结局(六)

  “我告诉过王爷,要在这里等他。生要见人,死要见尸。如今我什么都没看见,我不会走的。”

  孙思朦在送王爷走的时候她的心里便明白,此次一别,很有可能就是永别了。不说王爷是否会战死,王爷身上的毒性应该也最多撑过三四个月。

  但人活着总会留下点儿什么吧?即便什么都没有,也还是会有一具凡人的肉身吧?所以,如果王爷能回来当然更好,如果王爷不能回来,她也需要见到王爷。

  除非让她亲眼看见“王爷死了”,不然她的心里永远无法相信这个事实。

  当然,这些都不是重点。

  重点是,王爷也答应过她会回来。

  而她也答应过王爷要信他。

  所以,不管是人回来,尸回来,还是魂回来,他都得回来见她一面。他自己欠下的债,他自己得来了结。

  半个月后。

  孙思朦没等到王爷,没等到尸首,也没梦到王爷。

  黑夜里,虽然她的心空得要命,可她还是努力让自己睡过去,因为她希望她能机会梦到王爷,她坚信他会来,他怎么会就这么静静地走,他一定还有话对她说。

  她得感谢这个孩子的存在,因为这个怀孕的身体状况让她觉得疲惫困倦,不然她想她可能一分钟都睡不着。

  这一夜,如她所愿,王爷真的来了,入了她的梦。

  只是在梦里王爷并没有像她所想的那样拉着她的手跟她说好多好多的话,而是非常急迫地吻她,不只是急,而且狠。

  这样的王爷她也喜欢,不,她更喜欢。

  与其用大篇幅的语言对她倾诉思念,还不如直接用行动证明他到底有多想她,多爱她。

  凶猛热烈而长时间的亲吻让她恍恍惚惚地苏醒,因为这个吻的触感太真实,可她又强迫自己闭着眼睛睡过去,因为她怕睁开眼睛这一切就都会消失。泪水顺着眼角无声地落下,即便在梦里也好,她真的想他想得快疯了。

  直到她听到了一声低声地呼唤,那是王爷在叫她的名字。王爷平日里叫她名字的时候并不多,可她觉得每次王爷叫得都特别好听。他不只在叫她的名字,还在亲吻她的眼角,舔舐着她的眼泪,给她最疯狂的温柔。

  朦胧中,她也回叫他的名字,“绵忻,绵忻……”

  然后听到他沉沉地应着:“我在,别怕,我在。”

  她睁开了眼,然后发现他果然在,虽然黑暗中她根本看不清他的样子,可她也绝不会认错他身上的味道,不会听错他的声音,不会辨错他吻她时候的习惯,就算这一次的吻来得异常猛烈。

  她伸手摸了摸绵忻的脸又顺着下巴、脖颈、肩膀一路摸下来,不敢相信自己眼前的一切,这个王爷怎么好像是真的?她索性粗暴地撕开绵忻的领口,伸手摸了摸,果然掏出了那条和她一样的黄杏项坠。

  “王爷……王爷”她的声音在颤抖着,王爷好像真的回来了,可是这怎么可能?

  绵忻的吻又压了下来,“别再叫王爷了,王爷已经战死了。”

  “大清国的瑞亲王爱新觉罗绵忻已经战死,他的遗体也已经运送回京。他会被葬在京郊的亲王陵里,他的生平会被记载卒于道光八年。从今以后,不光是瑞亲王的名头,还是京城的瑞王府的人和事都和我再无任何关联。”

  孙思朦猛得从床上坐了起来,她好像一下子明白了王爷的意思,为什么王爷“战死”她却一直没有收到消息,因为王爷借着战死之名,让“瑞亲王爱新觉罗绵忻”回了京城,而把一个一身轻松的“绵忻”留给了她。她睁大眼睛仔细检查着和自己一起躺在床上的人,吸了口气定了定神说:“我……点蜡了?”

  耳边传来了一声轻笑,绵忻拉过被子把她好好地围起来,“你别动,我去点。”

  烛光的光亮不比灯光,可即便这一根不太粗的蜡烛点起时发出的光亮也足够照亮这张她日思夜想的脸。

  “怎么样?看看我的影子,相信了吗?”

  孙思朦从被子挣脱出来,一下子扑了过去,捶着他几下然后一口咬住了他的肩膀,鼻涕眼泪肆意地流着,嘴里含糊不清地说:“你回来了!你真的回来了!你怎么才回来”

  绵忻紧紧地抱着孙思朦,由着她哭,他想让她把情绪都发泄出来,他能想象这些日子她都是怎么挺过来的,他又何尝不想早点儿回来?

  现在好了,他回来了,他就不会走了。

  他可能会死,但他不会走了。

  他要陪着她,寸步不离。

  孙思朦哭了一会儿,突然停了下来,她放开绵忻,上下打量着他,烛光下看人并不太真切,起码昏黄的光线看不出他的脸色是否苍白。她心疼地摸着绵忻疲惫的脸,指腹摩挲着他的胡茬,“你身体怎么样?现在什么感觉?”

  绵忻抓住她的手,有些勉强地笑笑说:“还好。”

  其实他也不知道自己好不好,前日才又吐过一次血,吐血之后又再一次昏迷,他能感觉到他的身体越来越虚弱了。具体还能挺多久,他真的不知道,但从见到她开始,他真的觉得自己好多了,也许他还能撑一阵子。

  “嗯,那就好。”孙思朦不想再追问,她把绵忻的手带到自己的肚子上,说:“她也很想你。”

  孙思朦沉浸在重逢的喜悦里,不想提起伤心事,虽然重逢之后的不久,她即将面对的又一场离别。

  但起码这一夜让她先暂时忘记这些吧,至少绵忻没有失约,他真的回来了。

  ~~

  盛京城郊的宅院里,一切都很和谐美好。

  宅子的环境很好,虽然不及别院的面积大,但论设计和精致程度其实比别院那里还要更好。宅子里的人都是能绝对放心的人,所以气氛也很轻松愉快。

  宅子里还没有找到合适的管家,孙思朦直接把总揽查看的大权交给了雁儿,说让她好好练着,将来就当这个这个宅子里的女管家。雁儿头疼,她好讨厌管帐,那些数字看着就头疼。可孙思朦却铁了心一般,不给她一点儿反驳的余地。

  四喜年少便跟在绵忻身边,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的生活重心就只有“保护王爷”四个字,如今闲下来倒是不知道该做什么,于是每日拉着木头练武,一副倾囊相授得样子。雁儿被气得直跳脚,本来她见木头聪明,又是孙思朦亲自教导过算数之法,想让他学习管帐的。谁知这孩子一听说练武,眼睛闪闪发亮,一溜烟就没影了。

  内室里,孙思朦躺在绵忻的腿上,两个人正在柔和的午后日光中聊着天。

  那夜绵忻去村子里找到孙思朦之后,稍微休息了一下,便带着她启程来了盛京的新宅,就是绵忻之前为孙思朦准备好的地方。因为是提前很久准备的,对周围的环境做了很细致的调查,又根据孙思朦的生活习惯重新做了修葺,所以一切都很和心意。

  所以,这里可以说是最适合隐姓埋名开始新生活的地方,也可以说是最适合绵忻享受最后人生时光的地方。

  有一个词叫做“回光返照”,意思就是说临死之人在死前会出现一下子异常精神就像没有病痛的状态,绵忻这一日就感受到了自己的这种状态。而这种“好”不是真的好,相反的,这是证明你离死亡更近了。

  绵忻不想骗孙思朦,想让她心里有所准备,所以委婉地透露,自己的的生命这次可能真的要到尽头了。

  孙思朦却显得很从容,握着他的手告诉他,不要怕,只管安心的走。

  “给孩子起个名字吧!”房间里很安静,又安静又祥和。

  绵忻想了想,“乐遥,好不好?平安喜乐,逍遥自在。”

  “好!乐遥,这个名字好听!”孙思朦念着突然坐起来,十分认真的问:“可是她要姓什么?

  王爷既然说不再是王爷,那便不再姓爱新觉罗了,那这孩子要姓什么?姓艾?还是姓辛?”

  绵忻捏了捏孙思朦的脸颊,用及其温柔的声音说:“姓孙吧,孙乐遥,好不好听?”

  孙思朦显然没想到绵忻会这样说,即便是在现代绝大多数的人也不能接受孩子随母姓的。“孙乐遥?跟我姓吗?”

  “嗯,跟你姓。”

  孙思朦摇了摇头,“不好不好!让我想想。”她想了半天突然有了主意,“我听说,西方人都喜欢把姓氏放在后面,名字放在前面,比如你的名字念起来就该是绵忻爱新觉罗。这样吧,就用你的名字绵忻做姓氏吧,像是什么欧阳、上官、司徒什么的,我们的孩子就姓绵忻。她的名字就是:绵忻乐遥,好不好?”

  “好,这名字听起来真不错。不过你怎么连西方人名字的习惯都知道?”

  “因为我聪明呀!”孙思朦想,关于她穿越的故事此刻怕是没时间解释了。

  “嗯,你一直都很聪明。”

  “绵忻,你放心,我会守着你到最后一刻,不会大哭大闹,也不会过度悲伤,但我会一直想你,你也不许忘记我。”

  绵忻给了孙思朦一吻,“想来怕是想忘也忘不了。”

  当夜,绵忻再度吐血昏迷,并在第二日的中午再度醒来,这一次他真的闻到了死亡的味道。

  孙思朦守在床边,四喜却神色匆匆的进来递上了一封信。

  “怎么会有信?谁送来的?”孙思朦接过信问。

  “送信那人十分神秘,穿着一身黑衣还蒙着脸,不过我看他有些熟悉,仿佛是宫里的人。”

  这时候送来的信,难道皇上查到这里了?

  绵忻接过信,强撑着打开信封把信看完。

  “怎么了?信上说什么?”

  绵忻把信交给孙思朦,眼睛里却噙满了泪水,“我们有救了。”

  孙思朦接过信从头到尾却看不懂,这信上没有收件人,没有落款,没有一句话,只有几个分开写的词汇。

  绵忻抱住孙思朦,“这是解毒的药方。”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