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古代言情>王爷干了这杯友谊的酒>第66章 无能为力(二)

  雁儿的病终于在三日后开始明显的好转了,这也的确要得益于四喜的细心照顾。事实证明,并没有永远学不会照顾人的中二直男,只要你肯用些真心。这几天的时间里,四喜照顾人的能力已经可是说是脱胎换骨般的进步了。

  四喜的父亲也是军人,他从小习武,小小年纪就被父亲仍在军营里,后被王爷选中留在身边,是绵忻最得力的亲信。在他本就很单一的成长轨迹中,自己生病的机会都很少,更没有过照顾过别人的经历。若不是这几年跟在绵忻身边,多少也学了些察言观色,长了些眼界,只怕这次要比现在还不如。

  记得他十三岁那年有段时间长个子长得特别猛,猛到他发烧和全身酸痛。一直都被灌输了凡事要坚强思想的他,愣是自己忍着什么都没说,直到有一日在烈日的校场上晕倒了。当他父亲知道这件事的时候,也不过来瞧了他一眼,说了句没事就好。结果那次他醒来后也不过休息了半日,第二天便又回去参加训练了。

  四喜见雁儿碗里的药还剩下一个碗底便扬了扬下巴示意她把碗里的药喝干净。雁儿笑了笑把剩下的药也喝干净放下碗打趣说:“你现在可真是比我爹还啰嗦!”

  “大夫交代过的,要把药喝完。”四喜认真强调,完全没听出来雁儿是在跟他开玩笑。

  “好好好,大夫说得对,都听大夫的。我今日已经觉得好多了,再休息这一晚,我们明日就上路吧!”雁儿提议。

  四喜稍加思索之后说:“你身体还没好全,不如再休息几日吧,赶路不急的。”

  “怎么不急啊?就算你不急我也急啊!小姐既然交了封信给我让我亲自去送必然是要紧的事啊,再拖下去把小姐的正事给耽搁了怎么办?”

  出发之前绵忻是把这次的事跟四喜交代过的,所以他是知道这次为什么要护送雁儿回江南的,名为送信,其实是“送嫁”。但他知道这事没到江南之前都不能让雁儿知道,组织了一下语言然后安慰说:“我想庶福晋交给你的是重要的事,但我想不会是急事。她既然一定要你亲自去送信,就会知道你的脚程不快,如果她着急的话,直接交给我或者让王爷找个稳妥的信差去送不就行了?”

  “嗯,”雁儿点点头,“你说得也有道理。”

  四喜心中一喜,马上接着提议说:“所以,你再多些两日我们再上路吧?”

  “那不行!虽然小姐交给我的事可能并不紧急,但是我也得早点儿把事办完好早点儿回京啊,再拖下去我就赶不上过年了!我每年过年都得跟我们家小姐一起过的,再说这已经入冬了,天寒地冻的我不在的话也不知道皓月辰星能不能伺候好小姐,离开太久我也不放心啊!”

  四喜张了张嘴,却没说出什么,他不知道自己要说什么,但他知道他听了雁儿这些话心里有些难受。

  “我跟你说,我们杏园里过年可有意思了,比你们过年有意思多了!我们家小姐每年过年都有些新鲜主意的,而且我家小姐每年过年都会给我们很大的红包。吃年夜饭的时候,小姐都是让我们跟她同桌吃的,她从来都不把我们当成奴才的。”

  “今年过年的话,我想你家王爷肯定会来我家小姐的,到时候更热闹呢!咱们俩赶紧把信送了,回去的时候还能赶上过年,到时候你也跟着王爷来咱们杏园吃东西啊!咱们杏园好吃的可多了,保证你见都没见过!”

  四喜听着雁儿的话,看着她一脸期待地样子有点儿不敢想象雁儿知道她回不去京城的时候会是怎么样的心情,于是尝试着问:“你想没想过,如果你再也见不到庶福晋了会怎么样?”

  “再也见不到,为什么?”雁儿反问。

  不等四喜回答雁儿又突然问:“你什么意思?是谁要害我家小姐?”

  “不是,我的意思是说,你总不能一辈子跟着庶福晋吧?如果,如果你要远嫁他乡呢?”

  雁儿撅起了嘴,一脸嫌弃地看着四喜,好像他打了个什么特别不招人爱听的比方,说:“我干嘛要远嫁他乡啊?小姐在哪我就在哪儿,我肯定不会离开小姐的。只要能一直跟在小姐身边,嫁不嫁人的又有什么要紧?”

  “你们这些男人啊,总是觉得自己很要紧,觉得我们要是不能嫁人就活不下去似的,其实我们根本不在乎嫁不嫁人。你看我家小姐,王爷不在的时候她照样开心,还有很多有意思的事儿做!”

  四喜无语,这个杏园里的主子那个样子怎么带得身边的丫鬟都能说出这么大逆不道的话?这丫头小小年纪的知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

  雁儿见四喜面色凝重,才觉得自己刚才有些失言,赶紧又补充说:“当然啦,王爷在也是挺好的,你家王爷来的时候我家小姐也是很欢喜的。你回去可别跟王爷乱说啊,我们家小姐是很重视王爷的,也是很希望王爷常来的,只不过她不喜欢与人相争罢了!”

  四喜点点头表示自己不会回去乱说,他还没那么无聊在这些事上要和王爷嚼舌根,他又不是个闲来无事的妇人。

  雁儿却像不放心似的又睁大着眼睛看着四喜强调说:“说真的,不要回去乱说哦!”

  四喜无奈给出承诺:“知道了,今日的话我不会透露一个字。”

  “那就好,明天准备启程吧!”

  ~~

  而在另一边的京城中,林蓉儿的丧仪终于办完了,孙思朦却生病了。孙思朦毕竟年轻,这几日累是累了些,倒也不至于熬了几次夜就累病了,她是冻病的。

  自从那日她吓了徐兰蕙之后,徐兰蕙就再不来守灵了,每次赶上是她和徐兰蕙执勤的日子,徐兰蕙就来点个卯,待一小会儿就走了。她就是吃准了孙思朦也不会因为这件事去跟嫡福晋告状,更是吃准了就是她去告状嫡福晋也不致于因为这件事对她有什么大的惩罚,毕竟她也装模地在那儿待了一会儿,实在要追究她只要说身体不舒服嫡福晋也不能把她怎么样。

  孙思朦也确实没有去跟嫡福晋告状,她这个身份告了状也未必有用不说,还容易让嫡福晋觉得她事儿多。就算嫡福晋哪根筋不对了还真去监督她回来守夜了,她还不得被烦死,不来正好,眼不见心不烦。

  可是另孙思朦没想到的是,徐兰蕙这人不但脾气大、没脑子,心肠也坏。她不来也算了,却还暗地里交代了灵堂里的奴才不要给灵堂里尽心烧炭,成心冻着孙思朦。

  起初孙思朦还没觉得,只觉得是天气冷房子里凉也正常,再说人待着不动本来就容易发冷。但到了后半夜她的手都开始冻得有些发红的时候她才注意到灵堂里的炭火烧得不如之前旺盛,她让皓月去找负责加碳的奴才竟也找不到人影,而平日里会送些热汤、热粥来当宵夜的膳房奴才也同时消失了,这时她才隐约觉得事情似乎有些过于巧合了。

  皓月怕孙思朦觉得冷,便提出干脆她回杏园去取些碳来,被孙思朦拒绝了。一来杏园离这里实在太远,天黑路又不好走,来去若是耽误上半个时辰,天都要亮了;二来,皓月毕竟是个女孩子,纵使从小就干活也不代表力气就大,她能拿多少碳来呢,路上万一摔了伤了就得不偿失了;三来,如果皓月也走了,就剩她自己一个人在这里她倒也不是有多害怕,但多少也觉得有些心慌。

  所以,那一夜,孙思朦带着皓月守在火炉边,借着些不太热的炭火愣是熬了一夜。皓月当真是个忠仆,虽然自己也懂得手脚发麻,还一直不停地给孙思朦搓手、搓脸,后来干脆在灵堂里扯了一块很厚的帷幔裹在孙思朦身上。

  孙思朦在这种时候却还是忍不住笑出声来,打趣皓月说:“你最近可是学坏了,你胆子可太大了!这要是明日让嫡福晋看见,还不把她气死。”

  皓月似乎却不以为意,“没事的主子,奴婢知道这帷幔是怎么挂的,等早上她们来之前,奴婢就把这个给挂回去,她们不会知道的。”

  “嗯嗯,聪明,你越来越像我们杏园的人了!”

  “主子你暖和点儿没?”

  “好多了,挺暖和的。”

  得到这样的关心,心里暖和远远大于身体暖和了,一个人真的用心去关心你的话,是很容易感受得到的,也是很容易分辨真伪的。所以,那些总觉得真心难辨的人实在不该抱怨人性的伪善,而是该想办法提高一下自己的智商。

  可即便是在皓月这样的照顾下,孙思朦还是冻病了。因为在她在灵堂里冻了一宿之后的第二天便是出殡的日子,她没来得及暖和过来,就又跟着忙了一个早上,而她的“好朋友”徐兰蕙又给了她一个靠风口的“好位置”。所以,她一晚上在灵堂里挺了过来,但却被一早上的小邪风彻底吹病了。

  为林氏办丧仪的这几日,大家都很辛苦,又赶上这样的寒冷天气,几位福晋们多多少少都有些不舒服,所以嫡福晋便吩咐了大家都各自回去休息,也免了这几日的请安。

  孙思朦回去之后便躺下了,皓月辰星给她灌了汤婆子放在被子里,可睡了很久都还觉得暖和不过来。

  晚上的时候,辰星做了很好消化的粥和小菜来,孙思朦却觉得自己一点儿食欲都没有。好不容易在辰星的劝说下喝了半碗粥却觉得自己虚弱的不正常,头昏脑涨,而且一直发冷。她摸了摸自己的额头,并不太热,她拉过辰星的手摸了摸自己的额头,才知道她发了烧。

  辰星觉得自己的手被孙思朦的额头烫到了,惊道:“呀,主子,你发烧啦!好烫啊!”说着手足无措地她来不及听孙思朦的回应就急着跑去找她姐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