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古代言情>大·司马>第461章

  不得不说鲁肃的这句话说的十分露骨,与他之前一直主张的“孙刘联盟、合纵抗曹”的信念截然不同,然而这也正是鲁肃心中的真实写照:

  “想必曹操心中也十分明白,与我们征战多年以来,我们两方谁也没有获得什么重大的推进战果,相反的是刘备则趁这段时间鲸吞了益州。另外此时的曹操已进封王爵之位,加上年入花甲心态发生了变化,若是主公派出密使前去向曹操请降,便陈述厉害等待时机合纵攻打荆州,则曹操必定会接受。”

  此时孙权这才明白鲁肃的真正用心,他抬眼和吕蒙目光交汇之后再问鲁肃说:

  “那我们一旦和曹操缔结了秘密盟约之后,是否可以立即发兵南郡夺取荆州?”

  对此鲁肃摇了摇头,孙权和吕蒙大惑不解,吕蒙问道:

  “先生以为不妥?”

  鲁肃回答说:“不,当初我与庞统曾经秘密谋划,之所以力劝主公将南郡暂借刘备且数此阻止您已武力收回,意义在于南郡是曹操南下荆州的前沿阵地,也是从荆州北上的战略跳板。我想只要荆州无事,再过不久刘备必然会北上夺取汉中,若是汉中为刘备所得,好大喜功的关羽绝对会趁此北上发兵樊城,那时才是我们和刘备公开决裂、正式和曹操站在一起的时候,也正是主公可以一举收复南郡、囊括荆西的绝佳良机,主公切勿急功近利啊……”

  听了鲁肃的谋划让孙权和吕蒙有如醍醐灌顶,也让他们更加对已逝庞统竟然有如此深远的目光倍感赞叹。

  不久鲁肃病逝,孙权下定决心表面上维持和刘备的同盟关系,暗地里则开始接触曹操。

  攻破居巢之后曹操十分高兴,当得知了鲁肃身亡的消息后他更加兴奋,对帐下的文武说道:“孙权身边纵有能臣,然而寿命皆不长,此次寡人必定踏平濡须,生擒孙权小儿!”

  然而跟随他一同南征的蒋济此时也抱着和鲁肃一样的想法,他在酒席散后对曹操进言说:“魏王,依臣下之见江东虽然失去了居巢,但是这些年来濡须坞沿岸的长江要塞在吕蒙的不断完善之下已经具备了足够的防御能力,倘若魏王执意强攻的话恐怕伤亡会很大,况且,还需提防觊觎汉中的刘备才是。”

  正当曹操为蒋济的话而陷入沉思的时候,孙权秘密派来的使者徐详来到了居巢,并称有万分火急之事要与曹操磋商。

  曹操心想这个时候孙权派使者来只有一种可能性,那就是议和。这让曹操的心里得到很大的满足,他认为从不向自己屈服的孙权今日终于要低头了,于是他下令召徐详前来觐见。

  徐详进入军帐之后,立刻恭恭敬敬的向其下跪行礼:

  “敝臣徐详拜见魏王陛下……”

  看徐详这样的态度曹操十分高兴,他抬手示意徐详起身:

  “嗯……先生不必多礼,你可比当初赤壁之战时孙权派来的使臣要礼貌多了啊。”

  徐详将孙权亲笔所书的书信双手奉上:

  “魏王今日引数十万雄兵压境,我主倍感压力巨大,已无意再与魏王相抗,今日特地派遣敝臣投以降表,希望魏王能够罢兵撤军,我主甘为魏王之臣。”

  虽然徐详表面上所说的早在曹操的预估之中,然而当蒋济从徐详的手中接过降表递给曹操后,曹操却从降表之中看到了令他无比震惊的内容:

  孙权愿与曹操秘结盟约,从此化干戈为玉帛,合纵对付日益壮大的刘备。

  考虑到此事事关重大,曹操先行让徐详暂时退下歇息。

  等徐详离去之后,曹操将手中的孙权书信递回给了蒋济:

  “看看吧,真不知道孙权他在玩儿什么花样……”

  接过书信后蒋济起初也对信中的内容大感吃惊,然而他很快就理智的分析了现状,并且力劝曹操接受孙权的请求:“孙权信中有一句话说的不假,刘备现在日益壮大,如果不加以防范的话将来必定会对您形成巨大的威胁,如今魏王不仅应当答应孙权秘密结盟,而且还应该与其重结姻亲以巩固盟约,这样以来,您和孙权都能够无所顾忌的对付刘备了。”

  深思熟虑之后,曹操认为蒋济说的很有道理,于是便答应了孙权的提议,并且主动提出了恢复姻亲的想法,这让徐详受宠若惊,立刻谢恩之后返回了建业通报孙权。

  之后的外交十分顺利,在绝对保密的情况下曹操与孙权相互约定退兵。

  公元217年(建安二十二年)三月,曹操引本部兵马再度北还邺城,然而尽管有盟约在手曹操还是对孙权不放心,他下令驻守原地的张辽、曹仁以及夏侯惇等人不要立刻撤离居巢前线,而是在曹操北归之后分批离开:

  曹仁回南阳防备关羽,张辽则退回合肥,而夏侯惇和臧霸则长期驻扎在居巢,兖州刺史司马朗也暂时留在居巢,继续指挥粮草辎重的供应。

  六甲:汉中烽烟,立嗣终成定局

  

  通过一年左右的时间整顿,刘备在黄权、李严以及法正等熟悉益州的能臣安抚之下,使得各地的势力均大部分归附。

  同时诸葛亮凭借着出色的政治手腕,也将益州民生迅速恢复。

  当曹操再度南征孙权的消息传到益州时,一直蓄力准备北上夺取汉中这一益州北面屏障的刘备,立刻征询诸葛亮和法正的等谋臣的建议,想要挥师北上。

  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曹操如此声势浩大的南征孙权,居然在败韩当、夺居巢、虎视江东的有利态势之下突然撤兵,这样的反常之相使刘备不得不开始犹豫起来。

  政治嗅觉十分敏锐的诸葛亮从这个诡异的消息中看出了些许的不自然,他甚至已经开始怀疑曹、孙双方是否在暗中达成了什么秘密协议,而这份协议所针对的很有可能是刘备。

  深思熟虑之后,诸葛亮决定在是否应该此时北上的问题上保持了缄默的态度。

  此时法正则力劝刘备应当抓住这个绝好的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