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古代言情>汴京神探搞钱我们是认真的>第170章 风水轮流转

  “放我下来,快放我下来!”桑云被众人托举过头顶,被颠得有些害怕,忙向一旁的钟大求救,“钟大哥,你,你救我,救我!”

  钟大却笑得比谁都大声,甚至加入了托举的队伍,“妹子,你立了这么大的功,咱们兄弟这是为你高兴呢!”

  不远处传来脚步声——

  桑云晕晕乎乎地侧过脸,看见太阳底下,许遵正微笑着站在树下,看着自己被颠来颠去。

  “许,许大人。”

  “公子来了也没用。”钟大狂笑道。

  “咳咳——”许遵握拳,低声咳嗽两声。

  钟大转过身,看到许遵,忙惊喜道:“公子,是公子回来了!”

  众人也都瞧见了许遵,忙将桑云放下来,纷纷向许遵抱拳行礼。

  “没事了,没事了,我要赶紧回去给夫人报个信儿,叫她也放心。”钟大想起这件紧急事儿,便向马厩跑去。

  “大人,您没事了吗?官家不追究您的责任了吗?”桑云问得小心翼翼。

  “谁说没事儿了?”许遵故意板起脸,边往屋里走,边说:“官家又给了我三天时间,若是这个案子查不清楚,可真要丢官职了。”

  桑云也跟进了屋子,“这是好事呀,至少大人您可以将功补过了。”

  顿了顿,她突然想到什么,热烈的语气又变得万分小心,“是我连累了大人,早知道,就不乱出主意了。”

  许遵不说话,而是定定地看向她。

  不知从哪里吹来的一阵风,将门窗皆掩上。

  晦暗不明的光线里,面容憔悴的许大人,还是很好看。

  “不要胡乱自责,这件事和你无关。你即便不说,我可能也会这样做。”许遵开口,声音柔软了几分,“去官家面前,怕不怕?”

  桑云摇摇头,随后又点点头,“一开始,只是想替大人你说话,想着,实在不行,我就一头磕死在开封府前,我就不信他们不让我见官家,那么多百姓看着呢,官家不是仁君吗?到了官家面前,我发现官家也没有那么可怕,就说了很多很多。可回来一想,伴君如伴虎啊,我就还挺害怕的。”

  她絮絮叨叨说了很多,而许遵只听见了「她要一头磕死在开封府前」这句。

  许遵内心深处涌上一股冲动,多年的冷静在此刻毁于一旦。

  他一把抱住眼前之人,动作笨拙,却把自己所有暗藏的情感都交付于这个拥抱里了。

  桑云一愣,等她反应过来时,亦圈住许遵的腰。

  皂角的味道混杂着女子身上淡淡的幽香,直往许遵的鼻子里钻。

  许遵突然想起很多年前的下午,好奇心格外旺盛的他,在母亲的箱笼里,翻出的一册春宫图,册子窄窄的,内容却丰富,还染着一股子淡淡幽香,许遵从未闻过这种香料,却下意识脸红心跳。

  桑云敏锐地察觉出许遵的变化,从他怀中抬起头,却发现,他也在看她。

  一张通红娇艳的脸,带着不自然的红晕,犹如待放的红莲,许遵情不自禁低下头去,想要去采撷这朵红莲。

  桑云羞涩地闭上眼,正等着什么,突然闻到一股发霉的气味儿,忙将许遵一把推开。

  “怎么了?”许遵轻声问。

  “大,大人,您该去洗个澡了。”桑云说完,脸红着,一把拉开门,跑了出去。

  光线洒进来,许遵慢慢回过神来,闻了闻自己的衣袖——在阴暗潮湿的牢里待了一日,身上的气味儿自然不好闻。

  不过,向来都是他许遵挑剔别人,今日,居然被这个丫头嫌弃了?还真是风水轮流转,许遵想着想着,不禁羞恼。

  待他沐浴过后,桑云再靠近时,许遵却是怎么都不肯理她了,还将她和几个捕快一道派出去,再寻关于当年那个被丢弃的孩子的线索。

  兵分两道——钟大带着一队人马,去找国公府当年出去的老仆人。桑云则于另几个捕快,再探白云寺,即疑似当年收留过那孩子的寺庙。

  忙活了一整日,果真有新收获。

  与桑云一组的那几个捕快,回到大理寺时,一直夸桑云:“不愧是官家赏识的女捕快,桑姑娘一出手,果真不一样。”

  原本,白云寺是捕快们探过的。据寺内人所说,当年确实收留过一个躺在竹篮子里,自上流漂下的男婴。但他们只把孩子养到五六岁,孩子就自个儿溜出门玩时,走丢了,所以当时,这条线索才会断。

  “桑姑娘厉害,看到一个小师傅吃独食,就上前去诈他,那小师傅不经诈,说了实情。国公府的人早就来过了,捐了一笔香火钱,教他们这么说的。”一个捕快说道。

  “其实也没什么,我就是觉得,白云寺又不是什么名寺,香火一直不旺,那小师傅吃的饭菜里居然有蘑菇,这在素斋里可是上食。我还仔细看过了,并非山上的野菇,而是市面上卖的那种。那小师傅也确实不经诈,一下子就道出实情,其实那孩子确实在庙里被养到五六岁。但那一年,他并非走丢,而是掉入河中淹死了,尸骨就埋在山后。我自作主张,已经叫兄弟们去挖了。”桑云得意地看向许遵,似乎是在等待夸奖。

  唐朝时,高阳公主与辩机和尚偷情,因一玉枕,而丑闻被曝光。今日,桑云能因一碗蘑菇,从别人口中探寻实情,确实很值得夸一夸。

  但偏偏,许遵还记着上午的事儿,所以只冷冷吐出一句:“运气好而已。”

  不多时,钟大那一队人马也回来了。

  国公府的下人守口如瓶,无论用什么方法,都问不出线索,从前的老仆人也找不到其住处。不过,他们却意外从公主府探得一个消息——王诜的一名妾室染了重病,宝安公主召御医会诊,临走时,还给了几名御医一人一匣子珠宝。

  “其中有个御医喜欢炫耀,我们捉住他,不过吓唬几句,他就说了实话。原来那个小妾,根本不是染了重病,而是被驸马打的。公主给他们珠宝,也是希望他们守口如瓶的意思。”钟大晃了晃手中的一支钗,“这是那御医塞给我的,又希望我能替他守口如瓶,我瞧着,这玩意儿民间可做不出这么精致的花样,就算做得出,也不多见,应该是宫中的巧匠所制。”

  许遵接过钗一看,确认道:“确实是宫中的手艺。”

  “不过,就算知道了驸马打人,又有什么用呢?这个驸马不是经常打人吗?上次那个夏儿不也是?咱们兄弟几个,还保护着她爹和她呢。”钟大道。

  许遵目光落向手上的钗,想了想,缓缓开口道:“其实,我有个疑问,想请教几名御医。明日一早,我们就去太医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