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古代言情>汴京神探搞钱我们是认真的>第117章 造一个物证

  “主君!”意识到不对劲儿的芙蓉面色难看,这一声,几乎带了哭腔。

  “芙蓉,我很喜欢你,原先是等你生下孩子,就要抬了你做姨娘的。我先前也问过你,我女儿的死是否跟你有关。毕竟,贴身伺候她的,就你和香儿两个。你说不是,我也就信了你。现在许大人和大理寺的捕快们盯上你,一定是有证据了。你还不肯认罪,属实叫我心寒。”潘行之一番话,说得实心实意。

  要不是大家伙儿都对潘行之的人品了解,还真信了他对芙蓉赤心相待,却遭到芙蓉杀人诛心般的待遇,偏偏芙蓉对他杀人诛心,他却仍旧以礼相待。

  只是,大家不知道潘行之为何如此。

  “既如此,芙蓉,你招是不招?”许遵又是一记惊堂木。

  芙蓉有些慌了神,她不知道事情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可求生的本能在下一刻冲破理智,她撒泼似地喊:“招什么招,她自己喝的药,又是自己掩的门窗,这就是一个意外!”

  桑云站在屏风后听着,总觉得芙蓉最后这句话有些耳熟,想了会儿,才想起来,潘家的二公子也曾说过这话。

  “她掩的门窗,她喝的药,难道也是她自己生的炭火吗?”许遵语气一凛。

  “冬天那么冷,哪个屋里没炭火?我把炭盆端进去后,就出来了。你们有什么证据说是我干的?对,证据,办案要讲证据的!”芙蓉越说越带劲儿,她觉得只要没证据,这位大理寺卿总不能硬生生按一个罪名给自个儿。

  许遵还未开口,桑云就冲动地从屏风后站了出来,质问芙蓉道:“你要证据是吗?潘大姑娘的尸体是在乱葬岗发现的,当时我在那儿。冬天那么冷,可潘大姑娘穿的衣物却如此单薄。你是她的贴身女使,衣裳都是你准备的,好叫潘大姑娘因为冷,靠近炭盆取暖,从而更快中毒身亡。难道你不是故意的?”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

  许遵用欣赏的眼神看向她,这丫头总能留意到旁人留意不到的,想到别人想不出的,她出其不意的一击,总叫自己惊喜。

  芙蓉面色发白,但下一刻,她反驳的话语还是像雪珠子似的砸了下来,“你是怎么知道的?这些都是你的妄想吧?我给她准备衣裳,又不给她送饭。她自己要穿得单薄,说是热,难道我能管得了她?厨房的人给她送饭,见她不应,难道不会自己进去瞧?我如何能控制她什么时候死?桑姑娘,怪不得你能当女捕快呢,想来就是能胡诌是吧?”

  潘行之上前,喊了一声:“芙蓉——”

  大概是他觉得,芙蓉在公堂上这么放肆,实在有辱他的颜面。

  “公堂之上,岂容你放肆!”许遵斥道,随后又朝向桑云道:“你也是,公堂之上,你还有半分规矩没有?快退下去!”

  同样是指责,许遵面向桑云时,语气明显柔了几分。

  桑云实在难以忍受芙蓉的嚣张,但许大人已经下了指令,自己只得遵守,于是忍了又忍,道了一声「是」,又退到屏风后。

  “潘大人,府上的人,先前只是问了大姑娘身边伺候的,不介意我派人再去问问厨房的人吧?”许遵将目光投向潘行之。

  “只要是为了能叫案子早点破,我那可怜的女儿在天之灵得到宽慰,许大人请便。”潘行之回道。

  “那...芙蓉姑娘作为案件第一嫌疑人,需要暂时关押在大理寺,潘大人也不会有异议吧?”许遵又道。

  “自然不会,只是...”潘行之皱眉。

  许遵笑道:“放心,我们会为芙蓉姑娘安排单独的牢房,厚褥吃食一概不少,还会让大夫时不时来为她搭脉,确保潘大人的子嗣无碍,直到案子破了。”

  “如此,那便谢过许大人了。”潘行之松了口气。

  下了堂,许遵脱下官帽,坐在后屋的椅子上,许久不升堂,乍一用力,后背便沁出一层细细密密的汗。

  “公子,刚刚府上来报,夫人惩治了欲刺杀公子的丫头,将她关进了柴房。不许人送吃的喝的,也不许她死,否则要看守的人一道受罚。另外,夫人还夺了伯爵夫人的管家权。”钟大禀这件事儿时,满脸幸灾乐祸。

  许遵一愣,他想象不出来母亲秉雷霆之势而下的模样,印象中,母亲是个从不管事儿的,大约...为母则刚吧。

  桑云同钟大一道进来,对芙蓉认罪不认罪的事儿表达了担忧。

  “大人,我瞧这个芙蓉算是豁出去了,不到黄河心不死那种。咱们就算找出一万个人证,可是没有物证,怎么才能让她认罪呢?她又怀着身孕...不能上刑罚。”

  许遵眼眸微眯,他冲钟大道:“我记得,刑部大牢有几个死刑犯,是要近日处死的,我上书一封,你带去给刑部尚书欧阳修,借一死刑犯一用。”

  “公子您这是...”钟大不明所以,但还是应了句「是」。

  许遵又望向桑云,“你不是说没有物证么?那咱们就造一个出来。”

  造一个?

  一直等到潘府的人都审问过一遍了,死刑犯也借来了,桑云方知,许遵口中「造个物证」是什么意思。

  许遵在大理寺内,寻了间耳房,将其打造得和潘家的佛堂一样。

  随后,他命人给死刑犯灌下一碗安神药,待犯人止不住困意,睡去之后,将其丢进耳房的炭盆旁。

  炭盆里早已放置了和当日芙蓉端给潘大姑娘一样多的炭火——比寻常人家使用一次的炭火数足足多了一倍不止。

  接着,衙役们将门窗从外掩上,并守候在外,一并守候的,还有黄明子。

  此时刚过辰时,到了午时用饭时,衙役们用浸湿的帕子捂住口鼻,打开耳房的门窗,将死刑犯拖了出来,放置在院内的空地上。

  黄明子立刻上前查验,发现此人已经中毒而亡。

  当下属将结果报给许遵时,许遵看向桑云道:“你要的物证,不就来了?”

  根据厨房的人说,他们给大姑娘送饭的时间是午时一刻,敲门半晌,无人应,有胆大的推了门进去,发现大姑娘已死。

  根据管事婆子说,芙蓉当日领的炭火,足足比平日多了一倍,她说大姑娘怕冷,所以才多要了些。

  当时根本没人多想,就算等大姑娘出事了,有人想到了什么,也不敢多嘴。大宅院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