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都市情感>下九流>第52章 下五十二流

  ===

  年幼的秦筝吃不饱,穿不暖,每天疲于奔命,所见之人穷途末路。和贫民窟的其他人一样,他总是感到饥饿,总是想要更多,总是有无底洞般填不满的空虚。

  空虚,是他人生的底色。

  三十五岁,秦筝的身体早已离开红灯区二十二年了,但今时今日,他才第一次意识到,他的灵魂,正在从他的来处出走。

  犹如大梦方醒。

  他用一种全新的前所未有过的眼光,重新审视着如今他所拥有的一切,他所身处的位置。

  纵使佣人来来往往,他所住的地方依然很空旷,他一个人睡的床榻大得不可思议,当然也贵得不可思议,衣帽间里挂满了知名设计师的高级定制和顶奢品牌送来的当季成衣,时常他还没来得及穿完其中大部分,就已经又被换上了下一批。

  就连眼前的饭菜,国宝级厨师加上专业营养师的高端服务,秦筝玄妙地感知到,他以前从来没有这样觉察过——他拥有的太多了。

  他拥有的已经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

  就算和傅之衡离婚,他再也过不了如今这样穷奢极欲的生活,但他手中的资产,也早已足够他安安稳稳地活十几辈子了。

  这大概就是边际效益递减。

  秦筝甚至有闲心戏谑他自己。

  他想,自己之所以渴望和傅之衡离婚,或许是他的潜意识比他自身更早地察觉到了,他已有了这么做的底气,或者说,余裕。

  输得起的时候,为什么不输呢?

  无论如何,他都已经不会再跌落到那个谷底。

  如今的秦筝,已经拥有了傅之衡当年倒朱楼宴宾客赏炎凉的余裕。

  能够看见输赢之外的输赢,知晓成败之外的成败,这无疑是种强悍的心理能力,这是属于强者的游戏。

  当一个人真正确定要做一件事情时,反而不会急于对外声张。

  秦筝亦是如此。

  当他下定了决心离婚,他便有很多事要做,一桩桩,一件件,急不得,全需慢慢来。

  心理咨询师的预约时间也到了,秦筝上了线。

  秦筝很清楚地知道如何利用不幸引诱他人的同情,咨询师在他的讲述下,很快就对他表达了温柔的致意。对方认为秦筝历经了这么多的不幸,情感上必然是匮乏的,他应当允许这种匮乏。

  或许是基于心理咨询师的职业素养,对方的用词很婉转,但,秦筝知道这句话的意思,简单来说就是,对方认为他缺爱。

  秦筝不觉得自己缺爱。

  或许以前他曾有过这种怀疑,但当他意识到他一直在忽视女儿的爱时,秦筝察觉到了隐藏多年的真相,或者说,是在此之前他始终未曾准备好面对的事实。

  他从小就知道,自己不是大多数人。

  他长得漂亮,也有和优格一样可以甩掉百分之九十九同龄人考上首都第一大学的智商,人际关系中他通常是为所欲为的那一方,其他人那些无病呻吟的困扰,他统统没有过。

  人生而不平等。

  想象力匮乏的平庸之辈无法理解像秦筝这样的人,甚至傅之衡,他们的尖锐、狂傲、冷漠,就是他们的个性,而不是个性问题。

  秦筝认为,一个缺爱的人是无法拒绝爱的。

  秦筝拒绝了女儿的爱,因他无以为报。

  他不愿意像傅昭昭爱他那样爱她。

  傅之衡爱傅昭昭,他也接受傅昭昭的爱,但傅之衡绝没有傅昭昭爱他那样爱她,他更像在爱一个宠物。秦筝觉得傅之衡在耍弄一个小孩子的感情,这对身为父母的成年人来说,实在太容易了。

  秦筝不屑那样做。

  傅父傅母傅之衡会对傅昭昭说,他们永远爱她,傅家永远是她的底气。秦筝不愿意,因为那是谎言,他更想告诉他的女儿真相——就算是你的至亲,也不一定能如你所愿地爱你。

  当然,人们会说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缺爱者的表现。他们逻辑自洽,秦筝懒得自证。

  毕竟一个人渴望爱,是缺爱;一个人漠视爱,是缺爱;一个人厌恶爱,是缺爱;一个人回避爱,是缺爱;一个人拒绝爱,也是缺爱;唯有一种人似乎不缺爱,即积极地拥抱爱。

  爱如此包容万象,和信教有什么分别?——反正都是除我之外,你不可有别的神。

  秦筝不信教,他也不信爱。

  过去,他不愿意承认这一点。

  现在,他不得不承认这一点。

  

  当傅之衡试图用金钱说服他的时候,秦筝发现了,他对金钱,其实没有那么感兴趣,金钱无法驱动他。

  当心理咨询师试图用爱说服他的时候,秦筝又发现了,他对爱,也没有那么感兴趣,爱无法驱动他。

  终于,秦筝想起过去很多时候,他总是在无意识地拒绝别人爱他或者更爱他,究其原因,或许只是单纯地因为,他不爱人。

  他不爱任何人。

  从前秦筝耻于承认这一点,因为这让他看起来像个空壳。

  所以他还在假装自己是有感情的,假装他对爱是在意的,他总是疲于奔命,总是不断追寻,总是渴望用更多的事物来填满自己,金钱,事业,情人,但,都很徒劳。

  可他还在不停地自我说服,他只是,还没有找到那个正确的对象而已。

  直到此刻,当秦筝有能力承认,他就是不爱任何人,但那并不意味着他很空洞,而是他就是这样,天生如此。

  他就是不在乎。

  境由心转,一直以来,困扰秦筝的空虚消失了,秦筝终于,第一次感到了盈满。

  ——问题之所以成为了问题,只因为你,认为那是个问题。

  秦筝从未察觉生命竟然可以如此轻盈,有着令人目眩神迷的幸福。

  这幸福,不来自他者,仅仅来自他自身,他的内在,他的魂灵,他的自由。

  人们常说,千金难买有情郎,但竟没什么人说,这种幸福,这般无与伦比的幸福,这样的俱生大乐,才是真正的千金不换,有情郎也不值得换。

  沉浸在开悟的狂喜之中,万籁皆寂,天地一体,无远弗届,可谓曼妙到失语,性灵至空无。

  唯一可惜,这样的体验是难得的,刹时的,瞬念。

  尽管它是如此让人受益无穷,但没过多久,秦筝就又陷入到新的迷雾当中。

  如果他想要的既不是金钱,也不是爱,那他为什么会走进这段婚姻?总有一个让他这么做的理由吧。

  那个理由,那个他真正想要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

  俱生大乐:藏传佛教里的一种说法,据我粗浅的理解,其是指人与生俱来拥有大乐,人自身即是圆满和大自在。

  完结《愚人国度》的时候,我有一个遗憾——《愚人国度》的结局对我来说是一个标准答案,焦虑型依恋朝着安全型依恋的方向去努力维系感情,即便在真正的现实中并非如此。

  我曾在公众号里提到过这种创作上的背离,当时我的解释是,小说本来就是造梦的故事。

  但,《下九流》想给出的回答是,安全型依恋不是那个唯一的完美的标准答案。因为人类区分这些,并不是为了让自己强行符合某些行为模式,而是为了让自己活得更好。

  就算秦筝明显表现出了回避型依恋的特征,但只要他此时内心自洽,那又有什么关系?

  这种内核可能有点不太爱情小说了,但它毕竟也是讨论爱的故事,所以就暂且将它放置在爱情小说里吧。

  发现表达有歧义了,这不是完结啊啊啊……